《乡愁吃
》之二十八吃芋头
吃芋头,印象最深的是儿时过年吃粑粑肉,下面垫底的芋儿。老家过年吃粑粑肉,家境好的下面垫菜薹,差的才垫芋儿。其实两样都好吃,我更喜欢芋儿,软、糯、滑、香,又撑肚子。芋头又叫芋艿、毛芋、土芋等,为天南星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芋的块状根茎。“大叶实根,骇吁人也。吁音芋,疑怪貌。”故名芋。芋头原产东南亚,我国汉代就开始栽种。《史记·货殖列传》载,蜀地大富卓氏之先辈为赵国人,赵亡,被秦迁往蜀郡时云:“吾闻汶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鸱,至死不饥。”《华阳国志》也载:“汶山郡都安县有大芋如蹲鸱也。”汶山即岷山,汶山郡都安县在今都江堰市境内。芋头在古代有许多名称,如莒、蕖、芋魁等,还有一个雅号“蹲鸱”,因其表状如蹲着的鸟,鸱是一种凶猛的鸟,也叫鹞鹰。古代,芋头种植范围很广,但四川尤其著名,成都平原周边山地尤其多。《齐民要术·种芋篇》说,四川芋头种类有14种,皆据其形状、特性而命名。自贡地区主要栽种香芋,有水芋和旱芋两种,就是一个芋母娘带一窝芋儿,一窝可达10公斤左右。芋母娘不香不粉,芋儿则又香又粉,大概是母亲把营养都给了儿女的缘故吧。还有一种人头芋,独个,一个就重一公斤左右,味道也不错。芋头可贱种,房前屋后鸡啄地、肥田瘦土均可栽种,因此农家几乎户户都种有。古代芋头吃法单调,煮而已。唐代诗人王维诗曰:“香饭青菰朱,嘉蔬紫芋羹。”“紫芋羹”是煮成的。宋代诗人宋成大诗云:“(亶+占)芋浆酥故少城,土薯割玉胜南京。合和二物收藜糁,新法侬家骨董羹。”就是用(亶+占)芋、土薯和藜糁合煮,就成了“骨董羹”。苏东坡有诗:“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莫将南海金齑粉,轻比东坡玉糁羹。”东坡将煮成后的“玉糁羹”的色香味比作牛奶、龙涎香和金齑玉脍的松江四腮鲈鱼。古代,芋头是能登大雅之堂的,明代诗人费宏过生日,好友谢姜宽送芋头祝寿,费宏非常高兴,即席赋诗一首:“芋魁相送满筠笼,应念冲盘苜蓿空。比曰蹲鸱真损惠,当年*独漫哀穷。蒸时不厌葫芦烂,煨处还思(木+骨)松红。自是菜根滋味好,万钱谁复羡王公。”古代还有一种吃法:火煨。苏东坡写有“牛粪火中烧芋子”诗句,陆游也有“葑火正红煨芋熟”诗句。宋人林洪在《山家清供》中记有一个故事:唐代高僧明瓒禅师特别喜欢吃煨芋,一天晚上,明瓒禅师正吃得津津有味,宰相李泌来衡岳寺拜访他,明瓒禅师竟拒绝接见,说:“尚未情绪收寒涕,哪得工夫伴俗人。”唐宋时期,成都流行用芋泥拌面粉做成人形的“芋郎君”,相当于面人,正月十五进行比赛,看谁做得精巧。可惜后来失传了,只留有文字记载。而今,在自贡,芋头成了大宗烹饪原料,家常吃法有:蒸粑粑肉芋儿垫底、芋儿烧鸡、芋儿烧排骨、芋儿丸子、芋儿煮汤、炒芋片、烫火锅等。而今城里烧柴烧煤的少了,几乎吃不到煨芋了。芋头名菜也不少,如四川的“椒麻芋艿”、湖北的“芋泥金瓜”、福建的“柿霜芋泥”、湖南的“桃川香芋”等。有的地方还将芋头加工成各式糕点。芋头春种秋收,产量极高,可储至来年夏季,也可切片晒干磨成粉储存,以救荒。芋头既可作蔬,也可作粮,还可入药。《唐本草》、唐《新修本草》、《滇南本草》、《随息居饮食谱》、《本草纲目》等书都收集有芋头,说它能调中补虚、疗热止渴。现代研究表明,芋头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铁、磷、钠、钾、胡萝卜素,维B1、B2、C及微量元素等,淀粉含量也高达70%。遗憾的是,目前我们对芋头的烹饪开发还不是太丰富。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