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糖尿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痛风的西医治疗原则和中成药用药方案 [复制链接]

1#
小腿白癜风泡洗药方 https://m.39.net/pf/a_4612157.html

一、西医治疗原则

痛风临床治疗的目标:

①尽快并且平稳地终止急性发作;

②预防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复发;

③预防或逆转因尿酸盐或尿酸结晶在关节、肾或其他部位沉积导致的并发症;

④预防或逆转加重病情的因素,如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血压等。

(1)急性发作期:

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消炎止痛,非甾体类抗炎药为首选。缓解急性期症状的常用药物还有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等。

(2)慢性期及间歇期:

①一般处理,如低嘌呤饮食,多饮水,饮水量mL/d,避免过度劳累、紧张、受冷受湿及关节损伤等诱发因素,慎用抑制尿酸排泄的药物。

②降血尿酸药物的应用。

(3)其他:

包括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伴发或并发症的治疗,对继发性痛风的原发疾病的治疗,以及对无症状高尿酸血症诱致急性发作因素的控制等。

二、中成药用药方案

1、基本原则

本病属中医“痛风”的范畴,病因病机在于人体正气不足、阴阳失调,湿热痰瘀等病理产物聚于体内,留滞经络,复因饮食劳倦、房事不节、感受外邪,导致气血凝滞不通,故发为痛风,归结为一点,即正虚邪实。本病多属实证或虚实夹杂证,痛风虽以湿热、痰浊、瘀血为常见的病理因素,但诸邪之能久羁人体,实缘于正气不足。

痛风的辨证要点主要是辨兼夹、辨虚实,实证主因湿热,兼夹之邪或为外邪,或为痰浊、瘀血;虚证以气血亏虚证多见,重者则见肝肾亏虚证。本病在早期以实证为主,中晚期则多虚实兼见,甚至以虚证为主。应根据病情轻重、辨证类型,辨证使用中成药。

2、分证论治(如表):

痛风的分证论治

以下内容为上表内容的详解,重点强调同病同证情况下不同中成药选用的区别。

(1)下焦湿热证:

下肢膝以下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突发性疼痛,初发时其痛有昼轻夜重的特点,疼痛剧烈,足不能履地,行走极其困难,痛点常呈游走性,局部肿胀灼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突发性疼痛,疼痛剧烈,行走活动极其困难,痛点常呈游走性,局部肿胀灼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清热,燥湿,利湿。

二妙丸、三妙丸、四妙丸、湿热痹片(颗粒、胶囊)、当归拈痛丸、风痛安胶囊、痛风定胶囊、滑膜炎片(胶囊、颗粒)(如表):

痛风下焦湿热证证常用的中成药痛风下焦湿热证证常用的中成药痛风下焦湿热证证常用的中成药

(2)瘀血阻络证:

手足关节疼痛剧烈,如针刺刀割,甚至手不能触,昼轻夜重,局部皮色发暗,或舌有瘀斑、瘀点,脉涩。

疼痛如针刺刀割,甚至手不能触,局部皮色发暗,或舌有瘀斑、瘀点,脉涩。

活血化瘀,宣痹止痛。

瘀血痹颗粒(胶囊)、风湿马钱片(如表):

痛风瘀血阻络证常用的中成药

(3)痰热夹风证:

手足关节突发性疼痛、肿胀,疼痛夜甚于昼,胸闷痰多,舌苔黏腻,脉弦滑,兼见恶风、自汗等表现。突发性疼痛、肿胀,胸闷痰多,舌苔黏腻,脉弦滑,兼见恶风、自汗等。

清热燥湿,化痰祛风。豨桐丸(胶囊)、风湿圣药胶囊、豨莶丸(如表):

痛风痰热夹风证常用的中成药

(4)气血两虚证:

手足关节隐痛,劳累加重,倦怠乏力,气短自汗,食少便溏,多痰或饭后腹胀,面色苍白,指甲、目眦色淡,头昏心悸,舌淡,舌苔根部黄腻,脉细弱。

倦怠乏力,气短自汗,食少便溏,饭后腹胀,面色苍白,指甲、目眦色淡,头昏心悸,舌淡,舌苔根部黄腻,脉细弱。

行气养血。

痹祺胶囊、八珍颗粒(丸)、益气养血口服液(如表):

痛风气血两虚证常用的中成药

三、预后

改变饮食、生活习惯,早诊断早治疗,强调达标治疗和综合治疗,改善关节功能和肾功能,预防和治疗并发症、伴发病,才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