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如果不幸得了糖尿病,从此余生就要和各种降糖药、胰岛素相依为伴了。但现实中,却总有很多糖尿病「幸运儿」,他们既不吃药也不打针,就能把血糖控制的相对平稳。而且这种模式还不容易效仿,很多尝试的患者往往弄巧成拙,血糖非但没控制住,还引发了一身的并发症!那为什么同样是糖尿病患者,有的人就可以不打针不吃药呢?想知道答案,接着往下看!不打针不吃药,只适用于特定的人群如果你也想不打针不吃药,通过非药物的手段来控制糖尿病,首先要先看看自己够“资格”吗?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高于正常范围,但是还没有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一种临界状态。这部分患者病情较轻,胰岛功能衰退的不太严重,若在专业的指导下,配合好饮食、运动,是有可能不借助药物把血糖控制住的。但是如果坚持半年以上,血糖仍不能有效地控制,就需要进行降糖药物治疗了。糖尿病「蜜月期」部分糖友,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后,血糖恢复正常,典型症状改善消失。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仅凭饮食、运动来控制血糖,这叫做「蜜月期」。1型或2型糖尿病人,都有可能出现蜜月期,且“蜜月期”维持的时间也不相同,时间上可以从数周到5年。如果发现单纯的饮食、运动已经控制不住血糖,就这就意味着蜜月期结束了,要继续恢复药物治疗。继发性糖尿病有些糖尿病病因明确,称为继发性糖尿病。这些原因主要包括:药物影响血糖代谢、其他内分泌疾病、应激因素等。当在解除继发性因素后,一部分患者的血糖可以完全正常,那时也就不再需要再用药了。大部分糖尿病人,还得需要用药上面这些情况比较是少数,大部分糖友还是要用药的。一般而言,当达到用药标准时,医生就会建议糖尿病人用药了。1型糖尿病人这类糖尿病人,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分泌不足所引发的血糖升高,所以,必须使用胰岛素来治疗。2型糖尿病人这类糖尿病人,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导致胰岛功能逐渐衰退而发病。如果单纯饮食运动治疗不能使血糖稳控达标(且糖化血红蛋白>8%),则需要服用降糖药了。当空腹血糖>11.1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9.0%的时候,糖尿病属较为严重。此时最好应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尽可能减少过高的血糖对胰岛功能的损伤。所以,大家如果发现得了糖尿病,千万不要讳疾忌医,及早接受正规治疗,可以帮助自己缓解病情。妊娠期糖尿病对于妊娠期糖尿病,一般的血糖控制的目标是,空腹、餐前或睡前血糖在3.3~5.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6.7mmol/L;糖化血红蛋白尽可能控制在5.5%以下。如果饮食、运动干预一个月后,还不能达到上述目标,需要开始胰岛素治疗。只吃药打针,还远远不够有些糖友认为,只要能按时吃药,坚持打胰岛素就能「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能仅靠药物治疗,还要通过科学的饮食、规律的运动和定期的血糖监测来配合管理血糖,只要这样才能更好的把血糖控制住。需要提醒的是,糖尿病人的治疗方案应该是个性化的,每个人的病情不同,没有最好的治疗方案,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