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淮安4岁女童园园(化名)突然出现呕吐、呼吸急促、精神不佳的症状。家人赶紧将其送到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检查,结果很是意外,园园不但患Ⅰ型糖尿病,而且还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情况凶险。好在经过医护人员全力救治,园园转危为安。但她需终身依赖胰岛素以控制其血糖值。
4岁??糖尿病??怎么可能???
为何园园会中招
Ⅰ型糖尿病,又叫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也可发生于各年龄段。
儿童糖尿病中,有98%是Ⅰ型糖尿病,主要发病是因为自身免疫性因素,因为自身体内有胰岛素抗体所导致,另外还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综合原因造成的。并不是所有此类患者都有家族史。
糖尿病最常见的症状是多饮、多食、多尿,但体重减轻,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这些症状,甚至有呕吐、腹痛等症状,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监测血糖,早发现、早治疗。
如何诊断是否是糖尿病
年WHO(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糖尿病诊断新标准,得到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认同,并在中国正式执行。
有糖尿病症状(如多尿、多食、多饮、消瘦),且符合以下三条之一,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1.随机(一天中任意时间)血浆血糖≥11.1mmol/L;
2.空腹血浆血糖≥7.0mmol/L;
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两小时血浆血糖≥11.1mmol/L。
诊断说明:
无症状者诊断为糖尿病,应有2次血糖测定结果达到以上标准。
在急性感染、外伤、手术或其他应激情况下,虽测出明显高血糖,也不能立即诊断为糖尿病,需在应激情况结束后重新检测。
理想情况均应进行OGTT试验,如果因某种原因不适进行OGTT,或儿童糖尿病症状重、血糖高、尿糖阳性、尿酮体阳性,可不进行OGTT试验。
糖尿病的分型
1型糖尿病
此类型占糖尿病总数的5-10%,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发病年龄通常在30岁以下。
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免疫系统对自身分泌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做出攻击并杀死他们,其显著的病理生理学特征是胰岛β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和消失所导致的胰岛素分泌显著下降或缺失。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多有糖尿病家族史。初期多为超重或者肥胖体型,病情较缓和,多无明显临床症状,极少数急性起病,表现为多饮多尿、酮症而需要暂时性胰岛素治疗。一般不发生酮症酸中*,除非有感染等应激反应。
其病因多由基因遗传、环境因素(主要为运动不足、热量摄入过剩)共同促发,种族、家族史、不良生活习惯、肥胖(尤其是大肚子肥胖者)、血脂异常、老年和糖耐量异常是其危险因素,对上述人群应加强血糖监测,必要时早期干预。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间发生或首次发现的糖尿病。筛查时间一般选择在妊娠24~28周之间。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应在产后6周或更长一段时间重新进行糖耐量试验,大部分患者血糖可恢复正常,但其在若干时间后发生糖尿病的机率可明显增加。
遗传性糖尿病
遗传性糖尿病是几种形式的糖尿病的组合,所有这些都是由影响β细胞功能的单一遗传缺陷导致的,导致胰岛素分泌受损。年轻时可能会有轻微的高血糖。这种遗传缺陷通常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遗传。
继发性糖尿病
继发性糖尿病由于影响胰腺或其他内分泌器官的疾病而发生,占所有糖尿病患者的1%至2%。
糖尿病酮症酸中*是什么?
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会引起酮体生成过多和酸中*。糖尿病患者尿中出现酮体或血酮体超过正常即为酮症。在此基础上,伴随有恶心、厌食、呕吐、腹胀、腹痛等症状,即为酮中*。如发展到血pH下降,有酸中*,即为糖尿病酮症酸中*(DKA)。
酮体为酸性物质,在体内积蓄过多,就影响人体血液、组织细胞内的酸碱度,使之偏酸,进而影响了血液、细胞的功能。
酮症酸中*的危害有哪些?
1、影响心脏肌肉收缩,引起血管扩张。这些加重了由于酮症和高血糖引起的低血容量、低血压。
2、引起高血钾。
3、严重的酸中*导致胰岛素抵抗。
4、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
5、人体内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都需要酶来催化,这些酶属于蛋白质类物质。酸中*可抑制酶的活动。严重的酮症酸中*可引致患者死亡。
在胰岛素应用于临床之前,酮症酸中*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现在只要发现及时、治疗得当,绝大多数酮症酸中*患者都可抢救成功。
一些糖尿病孕妇,在怀孕期间可出现呕吐、恶心、不(少)进食、可能会出现饥饿性酮症。有的患者在服用SGLT2抑制剂或二甲双胍等药物后,也可出现尿酮体阳性,停用这些药物后,酮体就可以得到纠正了。
DKA的治疗
DKA的治疗包括补充液体、注射胰岛素、纠正诱因和并发症治疗,其中胰岛素疗法和液体疗法都很重要。但对于糖尿病高渗昏迷,液体疗法重要性超过胰岛素疗法。
DKA诊断后,需立即住院治疗。入院后前4~6小时,在生理盐水中加胰岛素静脉滴注,先控制血糖、恢复血容量。
在随后的8~12小时内,补液与胰岛素双通道巧妙掌握。在输糖过程中消除酮体,进一步纠正脱水,尽可能避免治疗的并发症。
胰岛素治疗:
国内外对DKA患者胰岛素的应用至今仍然选用小剂量RI法。RI就是短效重组人胰岛素的简称。如果没有人RI,则选用动物RI。
抢救DKA患者时,首先必须获得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血钾大于3.3mmol/L不担心应用胰岛素诱发低钾血症。目前仍推荐0.1U/kg体重的RI首先静脉推注,然后继续RI静脉滴注0.1U/kg?h。
高血糖恢复快,而酮症和酸中*则恢复慢,所以不急于快速降低血糖。
在DKA患者不能进食的情况下,短时间每小时输入8g葡萄糖可提高短效胰岛素的消酮作用。较高的短效胰岛素浓度有助于抑制酮体。这种情况最好将5%葡萄糖注射液改为10%葡萄糖注射液。
有证据显示滴注短效胰岛素的同时,滴注10%葡萄糖比5%葡萄糖能更快的消酮。葡萄糖和短效胰岛素应该分别在两条输液通道,这样才方便固定一个速度,而调整另一个速度。
第一阶段降糖目标要控制在11.1mmol/L左右。酮症酸中*抢救治疗时,如果血糖降得太快容易产生脑水肿。
二十岁以下患者尤其儿童应该警惕。理想的降糖速度为50~70mg/h,相当于2.8~3.9mmol。
胰岛素使用注意事项
把握给药时间:短效胰岛素须在饭前半小时注射,中、长效胰岛素须在饭前40~60分钟注射。短效胰岛素3~4次/日,中效胰岛素2次/日,长效胰岛素1次/日。
选择注射部位:采用皮下注射法,适合注射的部位依据吸收由快及慢的次序是:腹部、大腿外侧、上臂外侧和臀部外上侧。一般情况下,短效胰岛素最好注射在腹部,中、长效胰岛素最好注射在大腿或臀部。注射部位应遵循轮换规则,交替使用,同一部位注射最好间隔1个月以上。
-END-
本期情报员|紫萱
本期编辑|紫萱
—欢迎大家留言互动,提出宝贵建议—
*声明:以上图片、情报来自于媒体公开报道,如有不实、侵权等,烦请联系删除。另,本文外闻翻译未经许可,不可转载、摘编或作为新闻来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