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患者致残死亡的一大主要原因。如果糖尿病患者不做好日常护理,会引起糖尿病足溃疡,导致局部组织破溃、感染,引发骨髓炎、坏死等。糖尿病足溃疡治疗非常困难,严重者可导致截肢。它还可并发或诱发其他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甚至诱发酮症酸中*、高渗性昏迷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那么,该如何判断糖尿病足呢?
糖尿病患者可对照参考是否存在以下情况
1.皮肤瘙痒、干燥、无汗,色素沉着。
2.下肢发凉肿胀,伴麻木、疼痛或感觉迟钝。
3.双脚肌肉营养不良、萎缩,易出现韧带损伤、病理性骨折,骨骼以及肌肉发生变化。
4.不走路的时候未有明显不适,走路就会出现酸胀不适感,不得不停下来休息。
如果糖尿病患者自查有以上情况之一,建议及时就诊、尽早治疗。
哪些人容易患糖尿病足(符合条件越多,越要警惕糖尿病足发生)
1.有较长的糖尿病史。2.血糖的控制不好。3.被诊断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患动脉粥样硬化症。5.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患糖尿病的肾脏损害。7.足部骨骼畸形。8.经常穿着不合脚的鞋。9.突然中断糖尿病治疗。10.脚上长茧。
糖尿病足的主要症状是下肢疼痛及皮肤溃疡,其病情演
变过程大致为
1.早期双脚皮肤瘙痒、怕冷、发白或发紫,肢端刺痛、麻木、感觉迟钝或丧失,走路时像踩在棉花上一样。
2.行走时出现下肢疼痛,必须稍作休息才能继续行走。后期休息时下肢也疼痛,甚至疼得彻夜难眠。
3.足部皮肤发生溃烂、坏死,创口久久不愈。坏死可深至肌腱、韧带以及骨头,到这时就需要进行截肢啦。
糖尿病患者要对自己的脚丫足够负责
1.每天检查两脚的足面、足底、脚侧面和脚趾之间的缝隙。可以在穿袜子之前和脱袜子之后检查。检查脚上有没有伤口、老茧、水泡、指甲增厚或指甲长到肉里的情况。
2.洗脚要洗干净,待完全彻底晾干再睡觉。尤其是脚之间的缝隙需要特别注意。避免脚在水中浸泡时间过长。为了避免水温过热烫伤脚,在洗脚前可用手肘测试水温是否合适。
3.用润肤露或护手霜滋润脚部皮肤,避免过分干燥。在购买时查看润肤露成分,切忌购买含有酒精的产品。
4.检查鞋子是否破损、裂缝,鞋底有无石子、尖锐物或其他可能会伤到脚的东西。
如何保护糖尿病足
1.不要赤脚行走。糖尿病会导致神经损伤,患者的足部敏感度低,所以很可能行走时没法注意到小石子或其他东西而受伤,导致严重感染。
2.保持足部清洁。每天用温水和肥皂清洗双脚,可起到一定的预防感染的作用。洗完脚后,用柔软的毛巾擦脚,不能大力摩擦,但要仔细擦干,尤其是脚趾之间,尽量保持干燥,避免孳生致病菌。
3.定期修剪脚趾甲。定期修剪指甲有助于预防一些小的足部损伤,但要避免剪到脚趾角落的地方或其他割伤。一般尽量选择泡脚后修剪最为合适,修剪时应该平剪,避免损伤甲沟皮肤。如果发现趾甲有问题,要及时就医,预防感染。
4.戒烟。吸烟会损害血管功能,减少身体输送氧气的能力,还会显著增加截肢的风险。糖尿病患者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早戒烟。
5.避免烫伤。糖尿病患者由于感觉减退或缺失,对温度不敏感,极易烫伤。建议糖尿病患者尽量不要使用热水袋、电热毯、暖脚器等取暖设备,冬天若怕冷,可以开空调或多垫一点褥子取暖,或者适当开一会电热毯,但要在上床前关掉。
6.端正坐姿。不少人喜欢跷二郎腿,认为这样坐着比较舒服。然而,长期跷二郎腿会使糖尿病患者下肢血液循环不畅,加速下肢动脉硬化缺血,久之易患糖尿病足,因此糖尿病患者不宜长时间跷二郎腿。
7.选择合适的鞋袜。鞋袜要柔软合适,不宜过紧、过硬,也不宜远距离步行,以免足部磨损。如果由于足部畸形导致过紧或存在异常足部负荷的征象,建议患者穿特制的鞋子,包括鞋垫及矫形器械。新鞋穿着每天不能超过2小时,穿鞋前应检查鞋内是否有小砂粒等异物,并检查鞋内是否光滑。
来源:内分泌科通讯员:张丹编辑:刘炼审核:贾正鹏总编:刘祥万您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