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糖尿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糖尿病新诊断标准 [复制链接]

1#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序》中有一句话说得好,他说,读书人不要只读圣贤经书,也应该学点医,不仅对自己好,也可在亲人、朋友、领导的健康需要时,真的有点帮助。

我觉得,不管是不是医生,是哪个专业的医生,有几种常见病你得把它搞清楚,搞清楚的意思是,要把它的最新指南和最佳证据彻底研究透。这样的好处别的不说,起码在朋友圈里和饭桌上不容易上当受骗。

这样的常见病至少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上感、慢性咳嗽、乙肝、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儿童肺炎、前列腺增生、乳腺结节、肺结节、甲状腺结节...

正因为有这样的想法,最新版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出来后,作为血液和风湿专业的医生,我立即开始了认真研读,争取读透它,程度不亚于内分泌专业医生。

诊断标准是新版指南更新的重点之一。

说更新,其实也就是加了一条标准,糖化血红蛋白(HbA1c)如表:

这张表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有几个暗藏的知识点必须搞清楚。

表中的血糖值是抽静脉血后测得的,而不是扎手指头测的毛细血管血糖值。所以,如果要确诊糖尿病,必须抽静脉血。

所谓“典型症状”,是指“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如果有这个典型症状,再加上表中四个指标的任何一条,即可诊断糖尿病。

但是,一定要清醒认识到,有典型症状的不到一半人,大多数是体检或因别的病住院时意外发现的。所以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糖尿病中的大多数(63.4%)并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这也是循证体检为什么严重推荐查血糖的原因之一(同时,很多体检项目是不需要的,比如血粘度啊、骨密度啊、肿瘤标志物啊、微量元素啊......)

所以,没有典型症状的怎么办?指南的意见很明确,第一,不要见到血糖超标就诊断糖尿病;第二,换个日子再查一次,仍然高,才是糖尿病。自然,在以后的日子里,会不断见证高血糖。

但是,改天究竟隔几天合适呢?指南没说,我想,一辈子的事,也没有必要第二天就来;好好休息,心平气和时再来,耽误不了什么事。

有一种情况需要特别注意,尤其对于医生而言。对于以前没有诊断过糖尿病的,如果在急性感染、创伤或其他应激状态下测得血糖高,也不能诊断糖尿病,它可能只是暂时的应激性升高。需要在应激状态消失后,再测血糖。或者,查糖化血红蛋白(HbA1c),这个指标反映的是8-12周平均血糖水平,不反应瞬时血糖,所以,如果HbA1c也升高,才可能是糖尿病。

所谓“空腹血糖”是指,至少8小时没有吃任何东西时测得的血糖。所以,应该是没有宵夜,也没有吃早餐的上午某个时刻测得的血糖;你如果饿到下午再去测,那就过分了,需防低血糖。进餐距离抽血的间隔时间一定要问清楚,才不会因为8h内血糖高于7.0而轻率诊断糖尿病。

11.1是个红线,任何时刻超过这个红线,就是糖尿病。自然,无典型症状者要测两次。

OGTT是指糖耐量实验,它的目的不仅仅是诊断糖尿病,对于够不上诊断标准的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减低的筛查也有意义。在糖尿病的前期就开始干预,是所谓“治未病”的思想,意义不言自明。

新增加的HbA1c对于多数病人可能价值并不大。这主要是因为HbA1c的检测技术要求较高,实验室质量不过硬的话,会造成假阳性。同时,HbA1c不仅和血糖有关,也和血红蛋白有关。所以,对于贫血、血红蛋白病等情况,它也是不准确的。指南特地指出,合并以下疾病时,只能用血糖值来诊断糖尿病:镰状细胞病、妊娠(中、晚期)、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艾滋病、血液透析、近期失血或输血、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等。所以,诊断糖尿病,主要还是靠测静脉血糖。

把以上知识点都搞清楚了,才算是基本掌握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但是,诊断出糖尿病你以为就完了么?这仅仅是诊断的第一步。接下来的诊断问题才更加复杂、更加重要。且听下回分解。

余向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