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中华预防医学会糖尿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同济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盛辉
临床中,在和糖尿病患者接触时,听到最多的问题就是,“医生,我这个能不能吃?那个能不能吃?”于是我在想,为什么患者总是倾向于问这类问题呢?直到有一天,我终于明白了:患者不能正确选择糖尿病饮食,是因为他们不了解糖尿病。所以,让患者明白糖尿病是怎么发生的尤为重要。
体内糖脂代谢紊乱
引起血糖升高罹患糖尿病
胰岛素是体内唯一可以降低血糖的激素,它是胰腺内的一种细胞(胰岛β细胞)受到葡萄糖、乳糖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种激素。如果体内分泌胰岛素的细胞数量减少或者功能低下,导致胰岛素的绝对缺乏,就会引起人体内的糖脂代谢紊乱,引起血糖的持续升高,罹患糖尿病。这种糖尿病就是我们常说的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一般发病急,病情也比较严重,必须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危及生命。有些患者体内胰岛素产生得很多,但还是不能控制好血糖。这是因为虽然胰岛素多了,但是机体对它不敏感了,以前一份胰岛素就能完成的事情,现在要十份,因此这种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处于一种相对缺乏的状态,也就罹患了糖尿病,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型糖尿病。型糖尿病的病情一般比较缓和,病程较长,患者多数有个人肥胖史或家族史,但是控制不佳也有可能诱发急性酮症酸中*或慢性神经血管病变。
过高的血糖会产生细胞*性作用,引发多个器官病变
正常情况下,我们吃下的食物进了肠道,被消化成了葡萄糖吸收入血,变成血糖。这个时候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就会促使这些糖从血管中进入各种组织细胞,而降低血中糖的含量。如果血糖太多,多出来的糖就会跑到肝脏里去,变成肝糖原。有时候肝也承受不了这么多糖,这些糖就会转化成脂肪储存起来。如果小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吸收到血里的葡萄糖也就越来越多。为了降血糖,胰岛B细胞只好不停地工作来产生更多的胰岛素。久而久之,胰岛B细胞也累坏了,产生胰岛素的效率也没原来那么高了,就会被迫生产更多的胰岛素来降血糖,形成恶性循环。此外,正常细胞对糖的利用效率也下降了,最后血糖就会继续升高。过高的血糖会产生细胞*性作用,哪个器官产生的细胞*性多,哪个器官就会发生病变。比如视网膜和肾的血管很多,血糖自然也就多,于是就会发生血管病变,然后视网膜和肾组织也遭到破坏,眼睛越来越模糊,肾功能也越来越差。还有常提到的糖尿病足,脚上的血管神经都坏了,导致脚受了伤也感觉不到。细菌从伤口渐渐入侵,并不断地繁衍、破坏,最后引起整个脚都坏死,只好去截肢。细胞糖不够用,也会惹出一堆问题。细胞吃不到糖,就只好用脂肪来代替。肝脏把脂肪代谢成酮体,然后送到血里运送给其他细胞用。而酮体是酸性的,大量的酸性物质在血里会积累,最后破坏酸碱平衡,产生酸中*,严重的时候会引起肌无力甚至呼吸麻痹。医院治疗,这也是内分泌科收治的最常见的急诊患者。科学控制糖尿病,远离饮食误区
饮食治疗是控制好血糖的驾辕之马,它贯穿于糖尿病治疗的始终。糖尿病患者应掌握健康、科学、合理的饮食控制方法,这样才能在继续享受自己喜欢吃的食物的同时又保持理想而平稳的血糖。但很多糖友对糖尿病饮食认识一直存在误区,这对控制血糖尤为不利。
误区1:不吃主食血糖就不会升高
糖尿病营养治疗的首要原则是控制总热量的摄入。主食指馒头、面条、大米饭等。不吃主食或进食过少会造成两种结果:一是主食摄入不足,引起体内蛋白质、脂肪过量分解,导致身体消瘦、营养不良;二是副食摄入过多导致总热量超标。建议糖尿病患者每种食物吃少点,每餐吃八分饱就可以了。
误区:只吃粗粮,不吃细粮
听说粗粮里面有较多的膳食纤维,有降糖、降脂、通便的功效,而且粗粮营养全面,于是顿顿粗粮,不吃细粮。首先,粗粮如果不加限制,同样会导致总热量的摄入超标,影响血糖控制。其次,可能会增加肠胃的负担,影响某些营养素的吸收,长此以往对身体健康不利。摄入主食的同时要增加杂粮杂豆的成分,比如小米、玉米、高粱等等,粗细粮的比例为1∶。我们国人的主食每顿平均两,可以根据身高、体重、劳动强度增减饭量。
误区:控制正餐,零食不限
有些糖友三餐控制一直较理想,但由于饥饿或者其他原因有吃零食的习惯,如花生、瓜子、各类休闲食品等。虽然在三餐间吃些零食有助于防止低血糖的发生,但很多零食含油脂过多或热量偏高,任意食用会导致总热量超标,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误区4:水果很甜,坚决不吃
有的患者认为,水果是甜的,吃了会造成血糖升高,因此坚决不吃水果。水果含有丰富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和维生素,对人体非常有益。只要血糖控制良好而且稳定,在两餐之间吃适量的水果是完全可以的。
误区5:使用胰岛素后可以随便吃
不少糖友认为,胰岛素的作用就是降血糖,既然使用了胰岛素就可以对抗食物引起的血糖升高,可以随心所欲,不用严格控制饮食了。胰岛素治疗是为了使血糖控制更加平稳,而胰岛素的使用量,必须在饮食定量的基础上加以调整,如果饮食不控制,血糖同样会不稳定。所以,即便正在使用胰岛素,也不能放松对饮食的控制。糖友们在生活中应当饮食平衡,自己吃了多少,就要采用相应的运动量、服用适量药物来让自己的血糖达到平衡。血液里的血糖从食物当中来,所以“管住嘴”对我们的血糖将起到釜底抽薪的效果。
远离糖尿病饮食的1大误区
来源:健康指南
1.无糖食品可以随便吃吗?
很多所谓的“无糖食品”只是不含蔗糖、果糖、葡萄糖或糖浆等(用木糖醇、甜菊糖、甜蜜素、安赛甜等人工甜味剂代替),却含有淀粉、糊精等糖类,故消化吸收后照样可以很快升高血糖。淀粉或糊精升高血糖的作用并不比蔗糖和果糖更弱,所以吃这样的无糖食品或“无蔗糖”食品并无意义,更不能随便吃。正规无糖食品应该不含或极少含各种糖类,糖类含量≤0.5%。与同类食品相比,它们对餐后血糖影响较小,通常含有较少的能量,适合高血糖者和减肥者。不过,目前比较常见的无糖食品大多是饮料,即使符合无糖标准,也不值得推荐。
.降糖食品真的降糖吗?
控制血糖主要依靠使用降糖药物、控制食物总量并科学搭配、增加体力活动、管理体重、加强监测等综合措施。没有一种食物可以像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那样能有效地降低血糖。虽然有不少食物,例如某些粗粮、杂豆、蔬菜、魔芋等号称是“降糖食物”,但它们也只不过是血糖生成指数较低而已。有些降糖食品的传言,比如南瓜降糖、苦瓜降糖、红薯降糖、蜂蜜降糖,则是毫无根据的说法。“努力”吃这些降糖食品并不能真的降低血糖,相反会导致营养失衡,得不偿失。
.水果含糖高,坚决不能吃?
水果中的碳水化合物以果糖为主,而果糖的代谢是不依赖胰岛素的,而且水果所含的膳食纤维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延缓血糖的吸收,所以糖友们在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后可以少量进食水果。可在加餐时间吃水果,但一天水果总量不超过00克,并根据食物交换份法,从下一餐中相应减少5克的主食量就可以了。尽量要选择低血糖生成指数的水果,如猕猴桃、火龙果、草莓、樱桃等。
4.饥饿时吃坚果行吗?
有些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过于严格,饥饿感较重,就吃一些花生、瓜子、核桃、杏仁等坚果来充饥,认为它们不含糖类,对血糖影响很小。这些坚果含糖量的确少,但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很高,故对血糖仍有较大影响。
坚果营养丰富,营养价值较高,糖尿病患者可以食用,只是不能不加控制地随意食用。一般建议,坚果应代替部分油脂或大豆。少数坚果如栗子、莲子、白果等含大量糖类,应代替部分主食。
5.糖尿病患者可以饮酒吗?
乙醇(酒精)本身对血糖的影响不大,但它含有能量却又没有任何营养作用,而且饮酒会增加高血压风险,损害肝脏、神经系统和胃肠,所以不推荐糖尿病患者饮酒。如果非饮不可,每天不要超过1~份“标准量”,每周不超过次饮酒。
1份“标淮量”是指含10克酒精的酒,即啤酒85毫升,或清淡啤酒75毫升,或红酒毫升,或白酒0毫升。
此外,酒精会促进使用磺脲类药物或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出现低血糖,所以糖尿病患者应戒酒。
6.主食吃得越少对病情控制越有利吗?
不少患者只控制主食摄入,认为饭吃得越少越好,甚至连续数年把主食控制在每餐仅吃半两到一两。这样会造成两种后果:一是由于主食摄入不足,总热量无法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从而导致体内脂肪、蛋白质过量分解、身体消瘦、营养不良,甚至产生饥饿性酮症;二是认为已经控制了饮食量,从而对油脂、零食、肉蛋类食物不加控制,使每日总热量远远超过控制范围,而且脂肪摄入过多,如此易并发高脂血症和心血管疾病,使饮食控制失败。
其实,糖尿病患者不仅需要控制摄入食物所产生的总热量,还需要控制含热量较高的脂肪。而且,主食中含较多的复合碳水化合物,升血糖的速率相对较慢,在适当范围内应增加摄入量。
7.咸的食品可以不用控制吗?
部分患者错误地认为,糖尿病就是不吃甜的食物,吃饭要控制,但咸面包、咸饼干以及市场上大量糖尿病专用甜味剂食品,饥饿时可以用它们充饥,对它们不需控制。其实各种面包饼干都是粮食做的,与米饭馒头一样,吃下去也会在体内转化成葡萄糖而导致血糖升高。因此,这类食品仍应计入总热量范围内,适量食用。
8.多吃了食物后加大口服降糖药就没事?
一些患者在感到饥饿时常忍不住多吃饭,此时他们可能采取自行加大原来服药剂量的方法,误认为饮食增加了,多吃点降糖药可把多吃的食物抵消。事实上,这样做不但使饮食控制形同虚设,而且在加重了胰腺负担的同时,增加了低血糖及药物*副作用发生的可能,非常不利于病情控制。
9.不需要限制植物油摄入?
有些患者认为,植物油中含有多量的不饱和脂肪酸,比动物油要好,因此只要不吃动物油,就不会有问题。其实,无论动物油还是植物油都是脂肪,脂肪仍是高热量食物。如果不控制脂肪就容易超过每日所规定的总热量,使体重增加而影响血糖的控制。
10.每日只吃粗粮不吃细粮对吗?
有一种观点认为,膳食纤维对于控制血糖有利,于是每日仅吃粗粮,不吃细粮。粗粮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而对身体有益。但是如果吃太多的粗粮,就可能增大胃肠的负担而且影响营养素的吸收,长期这样会造成营养不良,对身体不利。而且粗粮也是粮食,含有的能量和细粮一样多。如果不加限制,会导致摄入的能量超过需要,这对血糖控制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无论吃什么食品,都应当适度。
11.少吃一顿饭就可以不吃药?
有些患者为了控制好血糖,自作主张少吃一顿饭,特别是早餐,并认为不吃饭就无需吃药了。其实,吃药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抵消饮食所导致的高血糖,还为了降低体内代谢和其他升高血糖的激素所致的高血糖。并且,不按时吃饭也容易导致餐前低血糖而发生危险;同时由于少吃一餐,必然导致下一餐的饮食摄入量超过正常水平,从而破坏了饮食控制,种种因素都会导致血糖控制不稳定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患者应该按时、规律地用药和吃饭。
1.注射胰岛素后不需要再控制饮食了?
有些患者认为,有了胰岛素就不需再费神控制饮食了。其实,胰岛素治疗的目的也只是为了血糖控制平稳,胰岛素的使用量也必须在饮食固定的基础上才可以调整,如果饮食不控制,血糖会更加不稳定。因此,胰岛素治疗不但需要配合营养治疗,而且非常必要。
综合摘自:保健时报,健康指南
版权和免责说明:我们的目的在于分享健康科普信息,我们尊重原创的知识产权,版权归属原创作者,文章源于授权作家或网络素材而无从查证作者,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4小时之内删除。
楽健安订阅号
扫一扫上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