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糖尿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吃玉米可以降血糖吗糖尿病人吃粗粮易犯的4 [复制链接]

1#
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40104/4322074.html

生活水平、社会条件提高,人们对于健康要求也有了新的认知。很多专家跳出来表示糖尿病患者多吃粗粮可降低血糖,维护身体健康,他们认为粗粮含有丰富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等,作用于人体,可刺激胰岛素分泌,帮助降低血糖。

而医生也多少建议,糖尿病患者日常饮食需要搭配粗粮,但随意服用粗粮反而会导致事情严重化。很多患者认为吃粗粮能降血糖,坚持吃,顿顿不离,量很大,不仅血糖没有控制,反而患上了肠胃疾病。

吃玉米可以降血糖吗?

玉米软糯香甜,是比较常见的农作物,而在粗粮中算得上是佼佼者,它能有效健脾益胃,延缓衰老,美容养颜、降低血脂血糖,呵护心脑血管健康,利尿消肿,玉米碎可用来清热解*,治疗亏虚,养护脾胃。

玉米富含大量微量元素维生素可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浓度,防止斑块囤积,预防血栓生成。

如此优越的好处,使得三高患者追捧,那玉米有降血糖的作用吗?其实并没有,它只是延缓了血糖上升速度,大量摄入仍然会导致血糖指标加重,而玉米属于中等升糖食物,糖尿病患者少吃为妙。

糖尿病人吃粗粮易犯的4个错,你中招没?

1、对于粗粮认知不到位

长期大量摄入粗粮会出现血糖不稳,原因是由于患者对于粗粮认知不到位。无论粗粮还是细粮,它们都富含大量碳水化合物进入人体。不过粗粮膳食纤维较高,可有效降低血糖上升速度,使得人们误以为可降血糖。

这也是为何很多人戒掉精细米面后吃粗粮血糖仍然会大幅上升的原因,粗粮的优越之处主要有两点,分子大膳食纤维多;含糖量少。但膳食纤维只是增强饱腹感,不具备降血糖的功能。

而它在反复消化吸收分解过程中,仍然会出现血糖上涨的情况,因此糖尿病患者对粗粮认知不到位会导致血糖加重。

2、服用粗粮种类不对

老年人对于粗粮了解较多,但现在年轻人对于粗粮了解甚少。随着生活提高粗粮,有了新型变异品种,有水果玉米,糯玉米。但这种粗粮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非常不适合使用其升糖指数,并不亚于高糖分粗粮。

粗粮需求只是人们的主观臆想,对血糖并没有实际影响,像刚才所说,糯玉米食用后血糖飙升,比较精细米面更会加大血糖波动指数。因此对于新型粗粮种类,大家不要食用过多,对身体影响只高不低。

建议糖尿病患者可将豆类改为山药,红薯消化快,同时不伤害脾胃,这样比较软糯黏腻的粗粮减少摄入,本身粘度过大会加快肠胃受损出现肠胃功能紊乱等情况,其升糖指数甚至不逊色于精细米面。

虽然大家都知道营养均衡,搭配不饱和脂肪酸及其他营养物质,但市面上所熟知的麦片并非什么精细食品,有着精制加工里面含大量糖分,前三位配料不是白砂糖就是小麦粉,不适合糖尿病患者。

3、粗粮搭配方式不对

多数人对于粗粮认识不全面,认为单独吃比较好,糖尿病患者更是顿顿不离,对于蛋白质微量元素,蔬菜水果等摄入不足,出现营养不良,贫血等情况。盲目过度依赖粗粮反而使得血糖更不稳。

要想控制血糖,饮食一定要学会合理搭配膳食均衡,没必要顿顿粗粮,这完全属于自虐。健康的身体必须保证营养均衡摄入,大分子膳食纤维还会影响肠胃健康,因此不要相信某一种恒定性的饮食方式,古人的传承有迹可循。

4、粗粮的烹饪方式不合理

很多糖尿病患者单纯不爱吃粗粮的原因是由于口感坚硬,损害牙齿,这能让自己更加接受会进行各种烹饪方式,例如长期炖煮。这样虽说改善口感、这用起来更加方便,但食材蒸煮越久,淀粉糊化程度越高,碳水析出量越大,对于血糖影响也有着不容小觑的伤害。

过度精加工粗粮只会让他失去原本的营养价值,尤其去除外衣,过度清洗。粗粮外皮所有的膳食纤维过度集中,依靠它来降低血糖波动指数,不要单纯,因为口感不好拒绝吃粗粮,这会让血糖陷入两难的境地。

糖尿病患者饮食方面应注意什么?

糖尿病患者降低血糖,单纯依靠数量完全不够,首先营养均衡膳食搭配,不能盲目追求降糖保健品,病急乱投医,反而会为谣言,噱头营销,迷惑,建议遵循医嘱服用药物控制体重,坚持运动。

一般情况下医生给出的饮食建议是主食克,搭配其他食物蔬菜,适当补充餐后水果,建议控制在餐后三小时,尽可能减少含糖量摄入。

总而言之,糖尿病患者最本质的降血糖方式就是合理膳食,注重营养,要想通过饮食方面控制血糖,一定要咨询营养专家相关主治医生,根据自身情况血糖指数合理分配搭配适当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刺激胰岛活性化,保障身体健康。

拓展延伸:糖尿病有什么早期症状?

糖尿病主要有4个类型:一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特殊型糖尿病。4种类型比较突出的共有特征是三多一少,体重下降、吃饭多、喝水多、排尿多,同时伴随身体无力,四肢乏力,蜕皮瘙痒、头晕头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尿液发*、尿液浑浊等等。

早期患者起病隐匿,多于其他病症混淆症状轻,50%以上,甚至不存在任何病症,不少患者是由于体检或罹患合并性疾病发现。

高风险人群一定要养成每天监测血糖的习惯,从生活各方面入手,做好预防工作,逆转血糖指数。

糖尿病早期症状,你还有哪些需要补充的?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感谢阅读,小编每天都会科普健康知识。#夏方养生指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