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全球60岁至79岁的老人,超过19%患有糖尿病,约1.34亿人!年龄每增加10岁,糖尿病患病率就增加68%。值得
今年72岁的郭大爷,十年前偶然出现口渴、多饮、多尿等症状,当时并没有在意,只是觉得是年纪大了的原因,医院体检时,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随后开始吃西药控制血糖,但是空腹血糖依然很高,时间久了,其他不适症状也随之出现!两年前检查发现有高血压、冠心病,这下家人更加着急老爷子的身体状况了!今年5月初,郭大爷又觉得身体很不舒服,口渴、多饮、多尿等症状好像又加重了,家医院庞国明教授团队纯中药治疗糖尿病效果比较好,医院内分泌二病区就诊。
郭大爷入院后,内分泌二病区王志强主任及刘静大夫详细问诊查体,结合辅助检查结果判定吴先生符合纯中药治疗标准,依据学科带头人庞国明教授创立的“三辨诊疗模式”将郭大爷辨病为消渴病,辨证为痰浊中阻兼瘀。经过详细询问和系统检查,为他制定了周密而严谨的纯中药治疗方案。选用中药汤剂“益气养阴调糖饮”、糖尿康片、*连降浊丸口服,联合六仙饮泡茶服,以达到固本培元、益气养阴、生津止渴、调节血糖的目的;另配合以中医传统特色疗法,以化瘀通络,调节内分泌,改善胰岛功能辅助降糖,来综合控制血糖。
住院期间,刘静医生及时为郭大爷调整治疗方案,每日查房时都会详细询问郭大爷症状好转情况,并根据患者的身体需求,提醒他合理规范的饮食,调畅情志,注意休息;同时,医护人员也会指导郭大爷进行运动锻炼,帮助其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经过10天的治疗,血糖控制达标平稳,心前区疼痛等症状也消失了。郭大爷对这次的治疗效果还是很满意的,另外郭大爷表示:治疗期间,内分泌二病区从医生到护士都特别热情,服务态度很好,一心为患者考虑,让他深受感动。
其实对于老年人而言,因为年纪大了,身体素质不比年轻人,一定要谨慎地选择降糖药物,对于初诊断、病情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仍然可以尝试较为严格的控制目标。
那么为何年龄大了易患糖尿病?
1、老年人机体老化,组织对于胰岛素降糖作用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增加。
随着年龄增加,一部分老年人的胰岛也“老化”了(例如淀粉样变性),使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下降,胰岛素分泌量明显降低,促使糖尿病发生。
2、随着老龄化,老年人身体内脂肪和肌肉的比例发生改变,脂肪含量比相同体重的年轻人相对增多,此时若体重再逐渐升高,就更容易患糖尿病了。
3、人老了,体力活动较年轻时明显减少,每天对于葡萄糖的消耗也就大幅度下降了。
4、老年人往往同时患有多种疾病,而某些常用药物可能促进血糖升高,如β受体阻滞药、糖皮质激素、利尿药等。
老年糖尿病患者有哪些控糖误区?
喜欢喝粥、喝汤,容易使血糖上升。建议老年人尽量少吃汤汤水水。
不吃水果。可以吃水果,一是控制量,二是建议二餐之间吃。
只吃两顿饭。胰岛素一般药效是12小时,晚餐到第二天早餐间隔过长,容易造成血糖波动。建议按时用餐,少吃多餐。
早晨空腹运动,易造成低血糖。建议餐后运动。
家有老年糖尿病患者家属应注意哪些方面?
1、老年人的免疫力差,尤其在寒冷的刺激下,血糖波动大需注意。
2、老年糖尿病患者要养成复诊的习惯,每三个月复查一次,每年住院系统检查一次。
3、老年人大多有一天2顿饭的习惯,认为少吃点会有效降糖,实际一天2顿饭对胰岛功能损伤更大,最好一日三餐,且规律饮食、规律运动,定期检测血糖,每周至少3-4次的餐前和餐后血糖检测非常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