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糖尿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类糖尿病患者更易伤眼广州一项创新 [复制链接]

1#

糖尿病“伤眼”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患者致盲的主要原因。3月12日下午,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从广州市健康医疗协同创新重大专项“基于视网膜监测体系的糖尿病社区互联网健康管理平台构建及示范研究”结题验收会上获悉,经过六年的探索,该课题组制定了国内第一个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简称“糖网”)筛查的行业指南,降低了对该病进行早期筛查的技术门槛,有利于在基层进行推广,从而实现广筛查、早发现、早干预。

研究还发现,与普通糖尿病患者相比,患病超过10年、年龄超过60岁的女性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风险更高。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总患病率为30.1%

该项目由医院、中山大学、广东省公共卫生研究院、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云康广州达安临床检验中心等机构联合完成。

据课题组负责人、医院(下称“中山三院”)副院长、内分泌科主任陈燕铭教授介绍,课题组完成了“基于视网膜病变监测体系的糖尿病社区互联网健康管理平台的构建”;探索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照诊分离、分级协同”的防治模式;对糖尿病社区互联网健康管理模式进行了进一步探索;制定了国内第一个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的行业指南。

中山三院副院长、内分泌科主任陈燕铭教授年1月-年12月,该课题组对广东、广西、海南等12个省区76个市(县)的近10万名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开展流行病学研究。研究显示,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总患病率为30.1%。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更易发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史超过10年、年龄超过60岁的女性是高危人群,需要尽早进行筛查和治疗,防范视网膜病变的发生。”陈燕铭表示,处于沿海地区的女性患者更易遭遇“糖网”问题,初步研究显示或与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工作压力大、饮食结构等因素有关。

新设备、AI医生相助基层筛查更容易

陈燕铭指出,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到晚期,视力已经受损时,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有限,并且效果不佳,给社会及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如何对“糖网”进行早期精准识别及筛查,以便尽早进行干预,延缓病情发生和进展?课题组特别研发了免散瞳的眼底照相设备。

“与以往眼科使用的眼底照相设备相比,这套设备可由全科医生操作,降低了筛查的门槛。”陈燕铭表示,用这套设备拍摄的眼底相片不需要极高的清晰度,仍能被有效识别,方便那些设备条件有限的基层医疗机构使用。

中山眼科中心眼科研究所副所长,中山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副院长谢志教授表示,课题组还研发了“糖尿病视网膜病AI筛查一体机”,建立了智能糖网AI阅片平台,通过利用深度学习对眼底图像质量实时自动分析,避免了传统人工质控效率低而且一致性差的问题,可帮助患者快速筛查糖网病变,提早预防致盲风险。据陈燕铭介绍,AI眼科医生的筛查准确率高达93%,“相当于一位有着副高以上职称的眼科专家在阅片。”

建立全国最大的社区“糖网”眼底影像库

据课题组负责人张容瑜博士介绍,该项目已在全国上百家社区医疗机构为居民进行免费的筛查服务和健康教育服务,采用免散瞳眼底照相设备进行眼底照相8.5万人次以上。其中,广州越秀区、天河区、从化区、增城区等部分社区医疗机构参与了筛查。

该项目还建立了目前国内最大的社区“糖网”眼底影像库,通过建立阅片机制与合作渠道,实现了基层照相、远程阅片及出具诊断报告,使居民在社区便能享受到高质量、低成本的慢病管理服务,在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水平的同时,降低了居民的疾病负担。

陈燕铭表示,课题组下一步将借助现有研究成果,构建符合国际标准的“中国人群的糖尿病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专病大数据平台,建立“国际标准—发展中国家转化—制订新标准”的科研模式。同时,中山三院作为华南地区糖尿病防控联盟“盟主”,将在83个联盟机构中推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筛查。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任珊珊通讯员周晋安、甄晓洲、叶张翔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任珊珊、骆昌威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吴绍锋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