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糖尿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婴幼儿湿疹 [复制链接]

1#

婴幼儿湿疹又称“奶癣”,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皮肤病,最早可见于2—3个月的婴儿,2岁以后发生的概率会减小。婴幼儿湿疹大多发生在面颊、额部、眉间和头部,严重时躯干四肢也会出现。应对婴幼儿湿疹的原则是:找出原因,对症治疗,合理喂养,精心护理,重视预防。

疾病病因

婴幼儿湿疹

婴幼儿湿疹的病因较复杂,其发病与多种内外因素有关,有时很难明确具体的病因。患儿往往由消化道摄入食物性变应原如鱼、虾、牛羊肉、鸡蛋等致敏因素,使体内发生Ⅰ型变态反应。婴幼儿湿疹的高度发病率主要是由于患儿皮肤角质层薄,毛细血管网丰富,以及内皮含水及氯化物较多,因而容易发生变态反应。此外,机械性摩擦如唾液和溢奶经常刺激,也是本病的诱因。护理不当如过多使用较强的碱性肥皂,过高营养,以及肠内异常发酵等也可引起本病。有些婴儿,尤其在新生儿时期,由于母体雌激素通过胎盘传给胎儿,以致新生儿皮脂增多,易致脂溢性湿疹。有些婴儿有遗传过敏素质(异位性素质),家族中也有异位性皮炎、鱼鳞病、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等病史,患儿对食物过敏,血中IgE数值增高,嗜酸细胞增高。随着年龄增长,皮肤损害逐渐限局于四肢屈侧处(肘窝、腘窝),往往剧烈抓痒、反复不愈,直至儿童期甚至延续到成人期。某些外在因素如日光、紫外线、寒冷、湿热等物理因素,接触丝织品或人造纤维,外用药物以及皮肤细菌感染等,均可引起湿疹或加重其病情。

急性期同接触性皮炎。慢性期时表皮角化亢进及角化不全,棘层肥厚,表皮突增宽下延,真皮乳头层增厚,浅层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少许嗜酸性细胞浸润。

折叠临床表现

婴幼儿湿疹

起病大多在生后1~3月,6个月以后逐渐减轻,11/2岁以后大多数患儿逐渐自愈。一部分患儿延至幼儿或儿童期。病情轻重不一。皮疹多见于头面部,如额部、双颊、头顶部,以后逐渐蔓延至颏、颈、肩、背、臀、四肢,甚至可以泛发全身。初起时为散发或群集的小红丘疹或红斑,逐渐增多,并可见小水疱,*白色鳞屑及痂皮,可有渗出、糜烂及继发感染。患儿烦躁不安,夜间哭闹,影响睡眠,常到处瘙痒。由于湿疹的病变在表皮,愈后不留瘢痕。

临床上可按发病过程分为三期:

1.急性期起病急,皮肤表现为多数群集的小红丘疹及红斑,基底水肿,很快变成丘疱疹及小水疱,疱破后糜烂,有明显的*色渗液或覆以*白色浆液性痂,厚薄不一,逐渐向四周蔓延,外围可见散在小丘疹,也称卫星疹。面部皮肤可有潮红及肿胀。间擦部位如腋下、鼠蹊部、肛门周围等处可以受累并合并擦烂。如护理不当常有继发感染可泛发全身。此期病儿夜不能眠、烦躁不安,合并感染者可有低热。

2.亚急性期急性湿疹的渗出、红肿、结痂逐渐减轻,皮肤以小丘疹为主,时有白色鳞屑或残留少许丘疱疹及糜烂面。此时痒感稍见轻,可持续时间很长。可由急性期演变或治疗不当而来。

3.慢性期反复发作,多见于1岁以上的婴幼儿。皮疹为色素沉着,皮肤变粗稍厚,极少数可发生苔癣样化。分布在四肢,尤其四窝处较多。若发生在掌跖或关节部位则发生皲裂而疼痛。如果治疗不当,或在一定诱因下,随时可以急性复发,自觉剧烈搔痒。

又可按皮肤损害分为三型:

1、脂溢型多见于1~3月的小婴儿,其前额、颊部、眉间皮肤潮红,被覆*色油腻性鳞屑,头顶部可有较厚的*浆液痂。以后,颏下、后颈、腋及腹股沟可有擦烂、潮红及渗出。其母孕期常常有脂溢性皮炎或较严重的痤疮。患儿一般在6个月后改善饮食时可以自愈。

2、渗出型多见于3~6月肥胖的婴儿。先出现于头面部。除口鼻周围不易发生外,两面颊可见对称性小米粒大小红色小丘疹,间有小水疱及红斑,基底浮肿,片状糜烂渗出,*浆液性结痂较厚。因抓痒常见出血,有*棕色软痂皮。剥去痂皮后露出鲜红色湿烂面,呈颗粒状,表面易出血。如不及时治疗,可向躯干,四肢及全身蔓延,并可以继发感染。

3、干燥型多见于6个月~1岁小儿,或在急性亚急性期以后。皮肤表现为丘疹、红肿、硬性糠皮样脱屑及鳞屑结痂,无渗出,常见于面部、躯干及四肢伸侧面。往往合并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

以上三种类型可以同时存在。三期皮损也可发生于任何一种湿疹,三期可以互相转化和重迭。

由于病因复杂难以确定而反复发作。剧烈地抓痒可继发局部及淋巴结感染,极个别病例可发生全身感染、败血症、*血症,出现高热、腹泻、周围血中性白细胞增高,有时出现中*颗粒。

折叠中医验方

验方创制于清光绪年间,系纯天然中草药经研磨熬制而成,是姜氏中医世家百年留传的顽固性湿疹验方。

皇庵堂利珍霜。

纯天然中草药成分经研磨熬制而成。

用于成人湿疹、婴幼儿湿疹皮肤问题的治疗。

此方近十年略统计用药余例,总有效率可达99%。皇庵堂利珍霜,可以淘宝网购。

外用,先局部使用,然后每天2-3次,涂抹患处。

乳霜剂。

密封储存。

折叠中医解析

中医称为“湿*疮”或“湿气疮”。所谓“*”,是指一些热*,令身体产生排斥及敏感反应,而这些热*可能是由食物、药物或日常用品(如油漆、化工胶、樟脑丸等)引致。至于“湿”,是指身体机能受湿阻以致呆滞。由于人体有七成是水份,若水的运行停滞不顺,身体便会处于“湿”的状态,症状是四肢沉重、水肿、脾胃不和、大便稀薄。

中医认为湿疹主要与湿邪有关,湿可蕴热,发为湿热之证,久之湿则伤脾,热则伤阴血,而致虚实夹杂之证。急性湿疹多见湿热之证,慢性湿疹多为虚实夹杂之证。治疗时可涂抹以清热利湿,疏风养血润燥为主的小儿化湿膏。

中医治疗湿疹,内治宜养血祛风,清热解*,佐以利湿。 

中药方剂:

方一:蒲公英、野菊花、白鲜皮各30克,百部20克。以上中药加水毫升,浸泡15分钟,然后煮沸15分钟。等药液放凉时,取一块干净的纱布(四五层厚)放在药液里浸透,然后敷在患处15分钟左右,每天两次。如果湿疹面积大,也可以采用药浴方法。

方二:用花椒、艾蒿、盐各适量放水中熬半小时,过滤后取汁液兑水来洗澡。花椒能消炎、止痒;艾蒿有镇静、抗过敏的作用,疗效相当不错的。

方三:苍耳棵30克,蛇床子15克,白藓皮15克,苍术15克,苦参15克,生*15克,*柏15克,地肤子15克。水煎取滤液待温凉后洗患处。每天1剂,早、中、晚各洗1次。此为2~3岁患儿用量,1岁以下患儿减量1/3。功用:解*祛湿,消疹退斑。

方四:蛇床子9克,银花9克,野菊花9克,生甘草6克,煎水外洗或湿敷局部,每天2~3次,每次约10分钟。

折叠疾病诊断

婴幼儿湿疹

根据发病年龄、皮疹的多形性表现,显著搔痒和反复发作,不难诊断。耳后、腹股沟、肛周、颈颏部的急性期湿疹应与擦烂鉴别。后者多发生在肥胖婴儿,夏季或流涎、腹泻小儿,不注意局部皮肤清洁者。有时需与接触性皮炎鉴别,此病有接触史皮肤损害发生于接触部位边界清楚。怀疑有接触因素时可用斑贴试验鉴别。但在新生儿期,斑贴试验往往不易表现出。

在尿布区域或肛周、腋下等处发生湿疹时,须与尿布皮炎及念珠菌感染相鉴别。前者位于尿布区域会阴、股内侧,境界清楚的弥漫性红斑或少许丘疱疹。勤洗换尿布,保持尿布区域清洁干躁即可治愈。念珠菌感染则为淡红色斑片及扁平小丘疹,边缘隆起,境界清楚,外围散在小斑片,边缘可有少量鳞屑。很容易查到真菌,同时往往常合并鹅口疮、口角炎等。

折叠全身疗法

婴幼儿湿疹

1.饮食管理首先,避免喂哺过量的食物以保持正常消化。如疑牛奶过敏,可较久煮沸,使其蛋白变性,可以减少致敏物。必要时可用羊奶或豆浆(参阅营养篇专节)代替牛奶。如疑蛋白过敏,单给蛋*,或由少量蛋白开始,逐渐加量。喂奶的母亲可暂停吃鸡蛋。2.抗组织胺类药物扑尔敏、非那更、苯海拉明、异丙螓等单一或轮流内服有较好的止痒和抗过敏效果,并有不同程度的镇静作用。非镇静作用的抗组织胺药,如息斯敏(片剂或口服液)、特非那丁。具有镇静作用的抗组织胺类药优于后者。

3.皮质类固醇激素无论口服还是静脉注射,都能很快控制症状,有明显的抗炎、止痒作用,但停药后易复发,不能根治,且长期应用后有依赖性和各种不良反应,故应酌情慎用。泛发急性湿疹其它疗法效果不佳者,可短期口服强的松,病情好转逐渐减量。

4.抗生素仅用于继发局部或淋巴结等感染、白细胞增高和体温增高的病儿。一般采用青霉素肌注或红霉素、复方新诺明口服。

折叠局部治疗

婴幼儿湿疹

原则上是按照病期分别治疗。1.急性期采用1%~4%硼酸溶液或1~4%硼酸溶液加0.1%呋喃西林溶液湿敷或外洗局部15分钟左右之后,外涂雷佛诺尔氧化锌软膏或1%氯霉素氧化锌油。如无明显感染亦可外用40%氧化锌油或15%氧化锌软膏。应用湿敷2~3天即可。

2.亚急性期用1%~4%硼酸溶液外洗,然后外用炉甘石洗剂或炉甘石呋喃西林洗剂,止痒、消炎。外涂维生素B6软膏及SCL膏(磺松糊剂,参见附录儿科常用药物剂量表),或中药祛湿油。

3.慢性期外用1/2或1/3肤轻松或丙酸倍氯美松软膏加糠馏油软膏或普连膏,或尿素软膏,然后用薄塑料膜覆盖,绷带包扎,每隔1~2日封包1次,待皮肤恢复原状。至多每周洗浴1~2次,必要时外涂肤轻松软膏,皮炎平。对慢性局限性肥厚性小片损害可采用醋酸强的松龙,或去炎松混悬液做皮损处的皮内分点注射,每周1次,共2~3次。不宜长期使用,以免发生皮肤萎缩。

折叠中医治疗

婴幼儿湿疹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饮食失调,内蕴湿热,外受风湿热邪所致。临床上分干性(丘疹性)、湿性(糜烂性)两型。常反复发作,并多伴有胃肠道消化障碍症状。临床治疗多用内外兼治法,内服药以清热、解*、凉血、渗湿为主,外用药根据干性、湿性之不同,予以不同处理。临床证治如下:1.干性(丘疹性)病例疹如粟粒大,痒痛相兼,起白屑如疥癣,疹隐红而干燥,此多偏热。

内服药:治以清热解*为主。处方举例:连翘9g、*柏6g、马齿苋9g、青黛3g、地肤子9g、蝉衣3g、泽泻9g。

外用药:①一支蒿9g、元明粉3g、败酱草15g,煎浓液外洗,或②鲜马齿苋(适量)洗净捣成泥外敷,每天换药1次。

2.湿性(糜烂性)病例湿疹部浸润渗出液较多,或有脓性分泌物,重者可融合成片或延及全身,有腥味,局部发红且痒甚,此多偏湿。

内服药:治以凉血渗湿为主。处方举例:生地9g、青黛3g、败酱草15g、紫草3g、马齿苋9g、荷叶6g、地肤子9g、土茯苓9g。

外用药:①青黛粉3g、*柏粉9g、混合外撒,或香油调匀外涂,每日1~2次;或②轻粉3g、松花粉9g、*柏粉9g、青黛粉3g,香油调匀外涂,每日1~2次;或③苍术粉、*柏粉等量,植物油调外敷,每日1~2次。

注意事项:①湿性时只敷药,忌用热水洗,待其结痂后痂落自愈;②干性、湿性均忌食辛辣、鱼腥、刺激性食物。

折叠其它治疗

益生菌(Probiotic):能够促进肠道菌群生态平衡,对人体健康产生有益作用。已有研究显示,某些益生菌(如唾液乳杆菌、格氏乳杆菌等组合物康敏元益生菌)具有刺激和调节天然免疫及获得性免疫的功能,对AR、湿疹等过敏性疾病的防治有一定的效果。

折叠疾病预防

婴幼儿湿疹

(1)无论喂母奶还是牛奶,都要定时定量。(2)母奶喂养的婴儿要缩短喂奶时间,2次母奶之间可喂淡菜水或淡果汁。

(3)母亲要少食蛋奶制品及辛辣、海味、腥味食物。

(4)对牛奶过敏的婴儿应改人奶、羊奶或代乳粉喂养。

(5)要注意保持小儿大便通畅。

(6)湿疹部位勿用肥皂洗擦,可用菜油、香油、甘草油揩擦。干的或流水的湿疹都可用红茶叶泡水洗。

折叠编辑本段防止方式

大部分婴儿湿疹,可能是缘于患儿对蛋白、鱼和牛乳等食物中的某些大分子物质过敏。这些物质也可通过母亲的乳汁传给婴儿。因此,本病较好发于营养好且肥胖的孩子或消化不良者。

为了防止婴儿食物过敏,一般在开始试用新的食物时,必须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如无过敏,经过7-10天后再增添另一种新的食物。如患儿过分肥胖,喂食又过多过勤,就应该节制喂食的量和次数。

如估计患儿对牛乳过敏,可在喂食前将牛乳多煮沸几次,使牛乳蛋白变性,或者改喂人乳、羊乳、豆浆等。

如果患儿对蛋白过敏,可只给蛋*,或者先给予少量蛋白,再逐渐加多。

如果患儿对母乳过敏,叮嘱乳母暂时少吃或不吃鸡蛋、牛乳、海鲜或刺激性强的食物。

同时,为了避免患儿体内积液太多,加重病变,病孩食物应少含食盐。患儿如有便秘,为防止过敏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久,可酌情给予蜂蜜、或润肠便药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