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糖尿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联合国糖尿病日义诊咨询助力群众远离 [复制链接]

1#

11月14日是第十四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护士与糖尿病”。11月13日上午,医院在桔山院区门诊楼前开展了义诊咨询活动。

活动旨在强化护理工作者在糖尿病健康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有效干预糖尿病危险因素,促进高危人群和患者的早期发现与干预,切实降低糖尿病危害,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活动中,该院内分泌科医护团队为群众和“糖友”开展糖尿病防治主题宣传义诊活动,免费为群众测量血压、血糖、血脂,介绍糖尿病防治知识,提高居民防治糖尿病的意识。

现场,累计发放健康宣教资料余份。该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刘烨为群众讲解了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强调糖尿病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而且危害人群的范围也越来越大。并提示要合理饮食,“管住嘴,迈开腿”,饮食与运动双管齐下,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医院始终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健康为己任,努力为患者提供最全面、最优质的医疗服务,努力打造糖尿病防治平台。通过组织开展公众糖尿病普及教育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宣传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全社会对糖尿病防治的重视,使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科学、合理、个体化的治疗。

据介绍,糖尿病是一种因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和生存质量存在极大威胁,病情持续发展可严重危害患者的心、脑、肾、眼、足等器官。我国是糖尿病发病大国。据最新发布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在我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一路飙升,目前18岁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达12.75%。比年公布的统计数据10.9%上升了1.9%。据此推算,我国成人糖尿病患者人数为1.亿。

专家表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有很多人,尤其是有家族病史的人群不能正确认识糖尿病,对于自身存在的高危因素也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根据血糖的波动实时进行药物的调整,生活中要对饮食、运动等进行长期管理,严格避免过度进食油腻食物及暴饮暴食。同时,要注意在使用胰岛素治疗时,不可随意减少及停用胰岛素,且应定期监测血糖,尤其是发现口干、多饮、多尿等糖尿病症状较前加重,或者头晕乏力、精神不好时,更应及时检测血糖,医院就诊,明确有无糖尿病酮症酸中*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发生,以免延误病情。对糖尿病患者的关爱和支持需要全家参与,家庭成员需要掌握一定的防治知识和技能,从全家健康饮食、适量运动、血糖监测、糖尿病知识学习等多方面达成共识,相互帮助和督促,可有效减少糖尿病的发生,延缓和避免糖尿病并发症。

同时,护士在糖尿病健康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促进高危人群和患者的早期发现,确保高危人群得到及时干预,患者得到及时治疗;能为糖尿病患者提供自我管理的专业培训及心理辅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对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进行干预,预防糖尿病发生。

在联合国糖尿病日,让我们通过综合整理一起来了解一下糖尿病,get一下入冬小贴士。

联合国糖尿病日的由来

“联合国糖尿病日”前身是“世界糖尿病日”,由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于年共同发起,以期引起全球对糖尿病的警觉和醒悟。

从年起,“世界糖尿病日”正式更名为“联合国糖尿病日”,将专家、学术行为上升为各国的*府行为,促使各国*府和社会各界加强对糖尿病的控制,减少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的定义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病。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出现糖尿病典型症状并符合以下任何一个条件的人,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一天中任一时间血糖≥11.1mmol/L(mg/dl);

●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mg/dl);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mg/dl)。

糖尿病有哪些类型?

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以及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以胰岛B细胞破坏为主,多于儿童青少年时期起病,“三多一少”症状明显,患者体型偏瘦,显著特征是胰岛B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和消失所导致的胰岛素分泌绝对下降或缺失,一经诊断就要用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以胰岛素抵抗为主,显著特征是胰岛素调控葡萄糖代谢能力下降,伴随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所导致的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一般中年时期起病,慢性病程,患者体型偏胖。一部分患者出现“三多一少”症状,但很多患者长期无明显症状,仅在查体或其他疾病检查时才发现血糖升高。2型糖尿病是胰岛素相对缺乏,可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此类型是我国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占糖尿病患者的90%。

●妊娠期糖尿病指在妊娠期间被诊断的糖尿病或糖调节异常,不包括已经被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妊娠时的高血糖状态。怀孕后出现血糖异常的患者,有些在分娩后血糖可恢复正常,部分患者有可能发展成2型糖尿病。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则包括8个亚型。

全天24小时,不同时间的血糖监测有不同的意义

●空腹血糖(一般空腹8-10小时):反映人体基础状态血糖的水平;餐前血糖,便于患者调整食物量和餐前胰岛素

●餐后2h血糖(从第一口饭算起):反映人体在糖负荷后血糖的水平。

●睡前血糖:有利于防止夜间低血糖,如果出现低血糖时,更要随时监测。

●夜间3点左右血糖,有利于防止夜间低血糖和判断早晨空腹高血糖产生的原因。

●运动前后血糖:是制定适合自己运动方式和时间的依据。

糖尿病高危人群

具备以下因素之一,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

●年龄≥40岁

●超重与肥胖

●高血压

●血脂异常

●静坐生活方式

●糖尿病家族史

●妊娠糖尿病史

●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育史

6.1mmol/L≤空腹血糖(FBG)7.0mmol/L,或7.8mmol/L≤糖负荷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为糖调节受损,也称糖尿病前期,属于糖尿病的极高危人群。

糖尿病造成的严重危害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多种器官,尤其是眼、心、血管、肾、神经损害或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导致残废或者过早死亡。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包括脑梗、心梗、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糖尿病肾病是致死率较高的并发症,早期常见症状是尿白蛋白含量偏高,肾小球功能出现不可逆转的下降,如果不及时控制,可能导致肾衰。

●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较同年龄、性别的非糖尿病人群高出2-4倍,并使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年龄提前,病情更严重;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和血脂异常;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年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肾病是造成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

●糖尿病足严重者可导致截肢。

糖尿病的预防

如何防止或延缓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成为了刻不容缓的现实问题。

一、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

二、保持合理膳食、经常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

三、健康人群从40岁开始每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建议每半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

四、及早干预糖尿病前期人群;

五、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使超重肥胖者体重指数达到或接近24,或体重至少下降7%,可使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下降35-58%。

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治疗

一、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和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的五项综合治疗措施;

二、糖尿病患者采取措施降糖、降压、调整血脂和控制体重,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控油、减盐和增加体力活动,可明显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三、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是控制糖尿病病情的有效方法,自我血糖监测应在专业医生和/或护士的指导下开展;

四、积极治疗糖尿病,平稳控制病情,延缓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可同正常人一样享受生活。

糖尿病三个误区需要避免

●第一个误区是“血糖降得越低越好”。尤其是老年人,不能让血糖降得特别低,因为身体经常处于低血糖状态,可能会引发其他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第二个误区是“饭吃得越少越好”。如果每餐都吃得特别少,可能会患上肌肉衰减或者骨质疏松。另外,吃得太少,也可能会造成人体代谢失衡及营养不良,严重的还会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贫血。

●第三个误区是“运动量越大越好”,中青年糖尿病患者比较容易陷入这个误区。有氧运动量过大,比如长时间跑步、快走,可能会造成膝关节劳损,对人体造成伤害。通过运动方式控制血糖,一定要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根据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自身的运动。

有关预防糖尿病的饮食

●主食中加入全谷杂豆,不要天天只有白米饭、白馒头、面条、饼之类精白米面食物。近年来多项研究提示,在消化系统能接受的前提下,增加主食中的全谷杂豆比例,更有利于预防糖尿病。最新发表的研究也支持这个说法。

●吃足够的蔬菜,特别是深绿色蔬菜,能提供良好的饱腹感,并延缓消化吸收速度。

●每一餐都要做到蔬菜+蛋白质食物+米饭/其他主食的组合,大口吃菜,小口吃饭。不能只吃大量主食,蛋白质和蔬菜都太少。

●吃饭时先吃些少油烹调的蔬菜,再吃鱼肉类和米饭主食。

●餐后及时站起来做些轻松活动,不要坐着不动,以便降低餐后血糖峰值。

●规律性健身,强化肌肉,增加耐力,降低内脏脂肪,提高身体的血糖处理能力

新生儿糖尿病起病隐匿需引起重视

相比于普通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的“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等糖尿病典型症状,新生儿糖尿病起病隐匿不易察觉,治疗相对困难,尤其需要引起重视。

新生儿糖尿病指出生后6个月内发病的糖尿病,发病原因主要和基因突变有关,分为暂时性新生儿糖尿病和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其中,暂时性新生儿糖尿病在出生后18个月内缓解,但在儿童期或青春期复发的概率较高。

专家提醒,在护理糖尿病患儿过程中,家长要放下焦虑,在护理时更加耐心,做好“糖尿病日记”,将孩子饮食、用药、血糖值等情况详细记录下来,尽量将血糖控制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如果发现孩子在一段时间内血糖波动明显异常,医院就诊

寒冷的冬季是疾病的高发季节,对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关节炎患者来说,寒冷会加重疾病。

呼吸道感染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感染之一。病*感染会加重糖尿病的病情,糖尿病患者上呼吸道感染后容易向下呼吸道蔓延,并易合并细菌感染,这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同时,感染还容易加重糖类、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引起酮症酸中*等各种危重症。此外,冷空气会引起血管痉挛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并加重并发症病情。因此,糖尿病患者不能像一般人群那样过冬,应注意气温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还应尽量避免去人多而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居室经常通风,但室温不宜过低。

临床上把清晨到上午9点列为糖尿病人(尤其并发有心脑血管疾病者)的锻炼“警戒线”。因此糖尿病患者锻炼时间最好放在下午或者傍晚。具体时间在饭后1小时左右为宜。

对于糖尿病人来说,过高的水温稍不注意就可能引起烫伤、感染。因此,洗澡水温不宜超过40℃。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钱星星匡奇燃

(综合整理)

编辑彭芝莉

刘义

编审陈俎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