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糖尿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609新冠肺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感染 [复制链接]

1#
“有些人表面上光鲜亮丽,背地里却干着见不得人的事情”,这句话用在武汉的华南海鲜市场在合适不过了。表面卖海鲜,深处除了待宰的猫狗,活蛇活瘪,各种野鸡,活蹦乱跳的土拨鼠,都在明晃晃地卖,梅花鹿、活猴之类的招牌也在明晃晃地挂……对于吃野生动物肉类容易染上疾病这件事,早在四五百年前的明代就已经被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详细记载于《本草纲目》之中:鸟类:“诸鸟有毒”,“凡鸟自死目不闭,自死足不伸,白鸟玄首,玄鸟白首,三足、四距、六指、四翼,异形异色,皆不可食,食之杀人。”但总有人自以为是,在春至阳生的季节里,新型冠状病毒用惨痛的教训提醒了人类,然而最受影响的还是老年人!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死亡病例中,死亡患者以男性为主,占三分之二,女性占三分之一,且以高龄为主,80%以上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什么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死亡病例中,老年感染患者的死亡率高?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发布的《关于做好老年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指出,我国老年人数量多,老年人免疫功能弱,是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和高危易发人群,本次疫情的危重症人群中老年人居多。新型冠状病毒虽对所有人群都易感,但老年人、慢病患者感染后更易发展成重症肺炎,主要是因为老年人的基础病,可能患有严重的肺部疾病或其他慢性疾病。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由于各项生理机能退化,抗病能力不如年轻人,免疫功能差,恢复能力也弱。以糖尿病为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血糖控制不佳者,由于长期高血糖所导致的全身营养状况不良、几乎所有患者缺乏维生素D、免疫功能减退或并发血管或神经系统并发症,机体防御功能会明显减退,感染病毒后更容易发展成为重症肺炎。1月19日,武汉新增1例死者信息:一名89岁男性,年1月13日发病,1月18日因严重呼吸困难入院救治,1月19日23:39抢救无效死亡,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等基础疾病。另外,糖尿病患者往往各种各样的并发症,伴有各个器官功能和结构的改变,致使糖尿病患者感染病毒后,容易发生多个器官功能衰竭,严重时还会导致死亡。老年人不仅容易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面对其他类型的感染,也比其他年龄段的人高。从SARS到H1N1、H7N9、埃博拉、MERS病毒,再到目前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病毒不断在变异。老年人、糖尿病、高血压及其并发症、恶性肿瘤等慢性基础疾病仍是各种病毒、细菌高致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高危人群,2月5日下午,钟南山院士带领的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研究团队也发布了关于老年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范指引。指引提到,营养不良是影响老年患者疾病结局的主要负面因素之一。虽然现在普遍不愁吃不愁穿了,有富贵病“糖尿病”,但由于饮食结构等多方面的原因,还有一部分中老年人实际上是长期处在一个结构性“营养不良”的状态。年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就提到,虽然我国居民膳食能量供给充足,体格发育与营养状况总体改善,但居民膳食结构仍存在不合理现象。我国曾按照国际通用的营养不良筛查标准,针对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成都5个城市65岁以上老人进行营养状况调查后发现,超过50%的人存在营养不良。随着人们观点不停的在转变,现在相当多老人信奉清淡饮食,认为吃肉太多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三高等,从而因噎废食,以为青菜白粥才是最健康的。长期以往,饮食搭配不好,纯粹过素,就会导致营养不良,营养不良的主因即是蛋白质的缺乏。由于老年人知识面的匮乏,往往容易把清淡饮食理解成吃素,其实卫生组织所谓的清淡饮食是对烹饪方式的要求。清淡饮食主要是控油、盐和糖的量,选择蒸、煮、炖、凉拌这些方式,尽量避免油炸。中国营养学会方面指出,盐的主要成分之一是钠离子,而胃癌、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和高血压等疾病与钠摄入过多密切相关。减盐经被全球公认为最具有成本效益的慢性病干预策略之一。中国是唯一80%的社区每日钠摄入量超过5克(相当于每天摄入12.5克以上的食盐,远高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6克)的国家。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食盐每日摄入量应控制5克,若将每天平均摄盐量降低一克,每年可挽救12.5万条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减盐就是为生命保驾护航。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