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办,一带一路标准与健康产业工作委员会和《世界中医药》杂志共同承办的“首届中医药糖尿病防治与健康管理高质量发展论坛”在世界中联总部举行。论坛目的是按照高质量发展总要求,全面推动健康中国行动促进办公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健康中国行动中医药健康促进专项活动的通知及实施方案)》落实工作,高质量发展中医药,以中医糖尿病健康管理模式为切入点,促进中医药在重大慢病领域的应用发展,为健康中国行动和全球健康治理提供中医药智慧和中国方案。世界中联领导,副主席兼秘书长桑滨生,秘书长助理潘平出席论坛;中国工程院院士田金洲,国医大师晁恩祥、南征、刘敏如,国家级名老中医林兰,首都国医名师魏子孝,健康中国行动糖尿病专项组成员、全军糖尿病研究中心主任许樟荣,北京中医药大学原校长、首席专家、糖尿病研究中心主任高思华,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中国临床营养产业协同创新平台理事长马方,北京医院主任医师、世界中联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会长赵进喜,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世界中联一带一路标准与健康产业工作委员会副会长、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王宏才,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中央国家机关健康大讲堂讲师团成员刘玄重,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秘书长、全国防控重大慢病创新融合试点项目秘书长王占山,医院医院(医院)原身心科主任、主任医师彭国球,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北京名中医杨波等知名专家莅临论坛并作了精彩的讲话、报告。世界中医药杂志社社长魏金明,中国少数民族体育协会秘书长王向,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景仁,北京榜样人物、世界劳伦斯奖获得者、第一位依靠双腿假肢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世界著名登山家夏伯渝,北京全民健身讲师团秘书长、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赵之心,中国民族医药协会传统医药特色评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武汉德年堂中医馆董事长李强,《糖尿病之友》杂志社社长李文解,医院董事长李勇,来自武汉的模式共建代表唐昌凯、张家驹等作为特邀嘉宾出席论坛并进行了发言。世界中联有关部门的领导在现场参加了论坛。
本届论坛的内容丰富,吸引力强。论坛围绕多学科、多领域、多资源共建高质量中医健康管理模式展开研讨;积极加入“全国防控重大慢病创新融合试点项目”;发布了题为“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合理的中医糖尿病健康管理模式”的论坛宣言;桑滨生、田金洲、晁恩祥、高思华、许樟荣、潘平、赵进喜、王宏才、魏金明、李强等共同启动了“中医糖尿病健康管理周”活动,王宏才教授介绍了今年中医糖尿病健康管理周活动的主题“讲好糖尿病的故事”设想和专门为活动周设计和免费赠送的“向病而生”青花瓷盘纪念品的创意;桑滨生副主席兼秘书长在致辞中提出建设“五高”,即:“高远志向起点、高水平合作、高质量模式、高标准体系、高情商人文关怀”的中医糖尿病健康管理模式;田金洲院士为“中医糖尿病健康管理周”做的题为“以主动健康为核心,发挥中医药优势,推进中医糖尿病健康管理模式建设”的开周第一课。各位专家从多学科、多领域角度,围绕建立中医糖尿病健康管理体系和模式开展认真研讨。世界中联一带一路标准与健康产业工作委员会会长、国家民委原副巡视员王居作了论坛总结讲话。
(图:中医糖尿病健康管理周启动)
会上,李强详细介绍了他们中医药糖尿病健康管理社区服务模式的核心内容“五个结合”:
一是糖尿病科普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我们做的比较多的是糖尿病科普大会,在7年的时间内,邀请向红丁、胡大一等一大批全国知名专家教授进行了多场大型公益性科普讲座,参会总人数超过8万人次,有的糖友听课的笔记整整记了7大本;年起,与武汉广播电台合办“名医来了”公益栏目,每天播出2个小时,听众总计在万人次以上;年疫情以来,坚持每日2—4小时的视频直播,教健身操、讲故事、学知识、学方法,每场视频观众人数在人左右,为居家抗疫的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增添了新的生活色彩;每年我们都会评选“抗糖明星”,请“抗糖明星”讲自己的抗糖经历,每年都有上百名糖友进行现身说法,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免费提供了各种与中医和糖尿病相关的专业书籍,引导大家边学边用。
二是中医诊疗与血糖指标检测相结合。从中医的视角看,糖尿病病机病理十分复杂。以王宏才教授为核心的中医团队定期为患者进行中医诊疗,及时掌握血糖和并发症进展情况;德年堂为患者普及血糖检测,教会了每一位患者准确地自测血糖,7年来,我们总共免费发放了90多万元的血糖仪,免费发放了超过万元的血糖试纸,做到了我们的糖友全年免费测血糖;针对患者自测结果异常的情况,进一步免费进行糖化血红蛋白等项目的复查。我们探索将实时检测数据与中医诊疗信息结合起来,探索建立数据库,为提高治疗准确性提供依据。
三是中医药治疗与健康管理结合。德年堂以中医药治疗为基础,结合营养和运动干预实施中医药糖尿病健康管理,“四师共管”即:中医师、西医师、营养师、运动师共管,具有独特性。德年堂的中医团队是王宏才教授领衔,他是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人,国医大师郭诚杰教授和程莘农院士的学术继承人,在中医治疗糖尿病方面经验丰富。他从临床实践一线总结创立的“三六九糖尿病干预方案”以及“三调通脉治疗法”,为系统干预糖尿病提供了新方法和工具,尤其在糖尿病肾病、眼病、糖尿病足等并发症中,疗法独特,深受武汉患者的好评。医学营养指导团队由医院营养科马方教授领衔,他按照《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的要求指导营养干预,帮助改善血糖,稳糖、调糖,通过益生菌、功能糖、多肽等功能营养改善机体功能,为糖友提供营养防控糖尿病解决方案。运动指导团队由北京市全民健身讲师团秘书长、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赵之心老师领衔,武汉体育学院教师参加。赵之心老师数十次在武汉现场讲授运动控糖法,倡导和引领糖尿病人群开展“江滩健步走”等活动,还通过视频方式,讲授冰雪健身操、糖尿病防治操,带领糖友进行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
四是血糖管控与并发症管理结合。糖尿病患者如何科学服用西药,如何最大限度减少长期服用西药带来的副作用非常重要。德年堂不开西药,但常态化邀请全国知名专家为患者辅导如何科学服用西药。医院向红丁教授、肖新华教授、伍学炎教授等知名专家,多次莅临德年堂指导患者科学用药,防控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危害最广的并发症是心血管疾病。医院胡大一教授、医院刘玄重教授,医院鲁卫星教授等知名专家,讲解预防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症的健康知识和解决方案。每年为心功能异常患者免费进行2次以上动态心电监护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提供相应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防控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等并发症,要从防控微血管病变入手。在德年堂在中医治疗的同时,和马方、刘玄重等教授的指导下,采用活性地龙蛋白、耐缺氧、抗氧化等功能营养物,改善微循环,减少氧化应激,效果比较明显。
五是“向病而生”唤醒法与“心转病移”共振法结合。王宏才教授总结了他30多年的临床体会与经验,提出了“糖尿病心学”、“向病而生”的糖尿病医学思想,提出了“唤醒法”和“共振法”干预糖尿病。德年堂是唤醒法和共振法最早的实践者,我们就将身心同治和群体共振作为糖尿病健康管理的工作途径。通过科普大会、血糖管理学习班、重大节日庆典、德年堂家宴、金婚银婚婚纱照、红色旅游、周边一日游、江滩健步走等多种群体活动,调节情志,形成群体氛围,寓教于乐。我们4次邀请我国著名登山家、北京榜样、69岁依靠双腿假肢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夏伯渝老师讲授他“无尽攀登”的事迹,学习榜样力量,践行成功老龄化。德年堂与武汉广播电视台共同成立了听友俱乐部,持续不断在各个社区举办各类才艺大赛,为糖友提供展示成功老龄化的舞台。
李强说,在武汉,我们的患者大多数是高龄、长病程。7年来的工作,为一些社区的糖尿病老年人群带来了战胜糖尿病的信心,他们在稳定血糖、防止并发症严重症状出现、保持良好的认知能力和精神状态等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现。年10月13日,《长江日报》以整版的篇幅报道了我们的做法,将我们的工作称之为“中医药糖尿病防治与健康管理的武汉模式”,为“健康武汉”提供了助力。
作为武汉社区中医糖尿病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的参与方,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景仁在发言中对“武汉模式”予以积极肯定,他说:“我们专业委员会在向红丁教授的带领下,从大庆开始到武汉,全程参与了‘武汉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我本人每年都会有几次亲临武汉了解进展,倾听糖尿病患者的反馈,参与模式共建的老年糖友绝大多数身心精神健硕,血糖稳定,并发症没有出现或者症状很轻,而且他们十分快乐地加入中医糖尿病健康管理的社区群体中”。
世界中联一带一路标准与健康产业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缪嘉军在大会发言中表达出对“武汉模式”的热情,他告诉与会者,他们是从年成立后就参加到“武汉模式”的探索之中,他说:“如果一个新模式有生命力、有发展,一般来说它应该符合以下特征:第一,新模式一定包含已有模式中正确的东西;第二,新模式一定包含旧模式中所没有的新内容;第三,按照新模式所做的工作和对未来做出的预测,要在实践中证明是行得通的、符合客观判断的。武汉这个模式不是在一个点上比别人高,而是在每个点上都比别人高几个数。它不是单项创新,没有全新的单体突破,它是复合型创新,是多学科融合、多领域配合的典型,就像王宏才教授讲的,世界上的所有学问,从起点到终点都是经验。这是一个服务模式、一个实践模式,值得深入总结,具有推广意义。”对于“武汉模式”的真实性,缪嘉军秘书长举了一个例子,他说:“德年堂一直在免费发放血糖仪和血糖试纸,据他们说近7年免费发放的价值超过一千万。年2月。我们到了血糖仪和试纸的生产企业,厂家告诉我,近7年他们一共订购的血糖仪90多万元,血糖试纸超过万元,而且全部免费发放给武汉糖尿病患者和糖前期人群。”
论坛上,亲身参与“武汉模式”专业指导的马方、王宏才、刘玄重、彭国球、夏伯渝、赵之心、杨波等专家,都分别谈到他们在“武汉模式”中的专业服务工作,共同表达了他们对武汉德年堂坚持做好一件事韧性的赞赏,对将“武汉模式”推广到全国充满希望。
田金洲院士从“主动健康”和发扬“中医药优势”两个方面,对中医糖尿病健康管理模式提供了指导;南征国医大师突出强调了糖尿病教育应该在糖尿病防治和健康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是一种非药物疗法;刘敏如国医大师提出要十分重视中医糖尿病健康管理在社区的应用和实践;晁恩祥国医大师提出要更加重视和关心糖尿病人由于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精神健康问题;许樟荣教授讲解了糖尿病缓解理论、共识及其中医糖尿病健康管理中的实践意义;高思华教授强调多学科、多领域融合在建立中医糖尿病健康管理模式的至关重要性;国家名老中医林兰教授提出了将“三型立法,辩证论治”应用于中医糖尿病健康管理;首都国医名师魏子孝教授强调了“情绪”在中医糖尿病健康管理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赵进喜教授强调要在中医糖尿病健康管理中充分重视糖尿病肾病的问题;王宏才教授提出了构建创新性中医糖尿病健康管理模型和“向病而生”身心同治深入开展建议;王占山教授提出将中医糖尿病健康管理项目列入健康中国行动促进办公室唯一批准的“全国防控重大慢病创新融合试点项目”;杨波教授提出积极发挥中医药瑰宝药膳在中医糖尿病健康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带一路标准与健康产业工作委员会会长、国家民委原副巡视员王居在总结讲话中说:“‘武汉模式’是这次论坛来自基层实践的‘亮点’,同时也是一个‘模板’,以‘武汉模式’作为参照,大家讨论中医糖尿病健康管理模式更聚焦,专注了问题导向,论坛更加务实,因而取得了比较好的研讨效果”。
世界中联领导、副主席兼秘书长桑滨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田金洲)
(国医大师晁恩祥)
(首都国医名师魏子孝)
(北京医院主任医师、世界中联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会长赵进喜)
(北京中医药大学原校长、首席专家、糖尿病研究中心主任高思华)
(健康中国行动糖尿病专项组成员、全军糖尿病研究中心主任许樟荣)
(世界中联一带一路标准与健康产业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缪嘉军)
(世界中联一带一路标准与健康产业工作委员会会长王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