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糖尿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学校内将不再设置小卖部,快和这些危险的零 [复制链接]

1#

注意啦,中小学校内的小卖部没了!

日前,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制定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明确:自年4月1日起,中小学、幼儿园一般不得在校内设置小卖部、超市等食品经营场所,确有需要设置的,应依法取得许可,并避免售卖高盐、高糖及高脂食品。

为什么不得设置小卖部?为什么避免售卖高盐、高糖及高脂食品?

你知道吗,一项涉及2万名儿童的调查显示,10%的儿童每天食用含添加剂零食达3次以上;

6%的儿童每天饮用饮料超过3瓶(不包括矿泉水和自制茶水);

夏天时,高达26%的儿童每天都会吃冰激凌。

这些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零食时时刻刻围绕在孩子们的身体,随时准备着侵害孩子们的健康!

日前,四川一11岁女孩一年多来每天至少吃2袋辣条,最终引发肠道炎症,每天腹泻10多次,暴瘦20多斤;

惠城区一名13岁的男孩在参加夏令营期间猝死,调查结果显示死因竟是糖尿病二期继发性酸中*……

这些零食,不仅有超标的食品添加剂,还有远超常人应该摄入量的盐糖和油脂!

我们家长在为孩子选购零食时一定要擦亮眼睛,选择那些健康又解馋的小零食,下面赶快来和小编一起和那些危害健康的“杀手”说拜拜!

方便面

作案凶手:以柠檬酸为首的广大成员

油炸食品大多都是不健康的,而方便面则是其中的榜首。

方便面添加剂常见的有谷氨酸钠、焦糖色、柠檬酸、特丁基对苯二酚等。含柠檬酸的产品,儿童长期食用可能导致低钙血症。

火腿肠

作案凶手:亚硝酸胺、油脂

火腿肠常见添加剂为亚硝酸钠和山梨酸钾,其中亚硝酸钠可能在体内生成致癌物亚硝胺。

且其含盐量也不可小觑,有些烤肠一根的含盐量就把一个人一天的吃盐指标占满了,烤制过程中还可能产生致癌物。

更重要的是,这种加工肉制品中真正的“肉”非常少,绝大部分都是淀粉、添加剂和猪肥膘、鸡皮、鸭皮的肥油。

话梅、果脯、蜜饯

作案凶手:苯甲酸钠

腌制蜜饯的过程中会用到的添加剂有柠檬酸、山梨酸钾、苯甲酸钠等。其中苯甲酸钠会破坏维生素B1,并影响儿童对钙的吸收。而且话梅含盐非常高。

果冻

作案凶手:山梨酸钾

山梨酸钾、柠檬酸及卡拉胶等添加剂运用最普遍。过多摄入山梨酸钾会导致过敏反应,并影响孩子对钙的吸收。

冰激凌

作案凶手:油、糖、热量高,添加剂多

冰激凌中的人工香精、增稠剂、人工合成色素等使用非常普遍,而其中有些人工色素,国外规定不能用于食品。

薯片

作案凶手:谷氨酸钠、5’—鸟苷酸二钠

薯片、薯条是当之无愧的“最差零食”。哈尔滨医院营养科主任闫雅更对此深有感触,“这类食物中含可疑致癌物——丙烯酰胺。”医院营养科主任景洪江也指出,薯片还有膨松剂、增味剂等食品添加剂及反式脂肪酸、盐等问题。

汽水

作案凶手:热量高,添加剂多,没营养

汽水等碳酸饮料几乎不含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热量高且添加剂多,在营养专家眼里,远不如白开水。

蛋*派

作案凶手:反式脂肪酸、大量添加剂

蛋*派以添加剂为主要手段,美味至上,但营养极低,挣扎在有害与无害的分界线上。

炸鸡、鸡米花

作案凶手:高能量高脂肪

炸鸡这类食品是典型的高能高脂食物,可不论从孩子的生长发育还是健康饮食的角度,都应减少甚至避免吃这类食物。而且,很多是零散的加工点或小商贩制作的,煎炸用油、原材料等都可能存在隐患。

榴莲酥

作案凶手:香精、高糖高脂低营养

这种酥香的口感要靠大量脂肪(含反式脂肪酸)、糖以及很多添加剂来实现,高能高脂,但总体营养价值低,一定不能多吃。

还有一些“零食”,虽然很有营养,但是家长也一定要注意,因为这些你以为的“零食”,其实它们是——药!

润喉片

中药润喉片成分以一些有清热解*消肿作用的中草药为主,如金银花、*芩、板蓝根、冰片,以及清咽利喉的胖大海、蝉蜕、桔梗、罗汉果等,大部分药物性偏寒凉。

如果不正确地吃这些润喉片,容易损害口腔,可能会出现溃疡等现象。

脾胃虚寒者若长期服用,非常容易引起腹泻。

龟苓膏

正宗的龟苓膏主要以鹰嘴龟和土茯苓为原料,再配以生地*、蒲公英、金银花等药物精制而成。能起到清热解*、滋阴补肾、消除暗疮、润肠通便的作用。

但是并不适合所有人当零食吃,因为龟苓膏偏于寒凉,一般胃寒和脾胃虚弱的人还是少吃为好。龟苓膏含糖,糖尿病患者也不宜多吃。另外,吃完不能马上喝茶。

薄荷糖

正宗的薄荷糖,其中会含有薄荷提取物,长时间咀嚼薄荷糖,会刺激口腔黏膜,导致口腔黏膜角化层增厚,炎性细菌侵入,使口腔黏膜受到损害。

而且薄荷糖的普遍热量都很高。有研究表明,克可食用的薄荷糖的热量高达多大卡。

凉茶

凉茶顾名思义是非常寒凉的。过量饮用会严重损伤脾胃,容易让人出现气血两虚的现象。体虚体寒的老年人和小孩要少喝。特别是小孩,认为凉茶是饮料,所以不加节制,就会十分危险。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杜松明副研究员说,并不是所有的零食都对孩子不好。吃零食不妨分个等级。比如:

可经常食用的零食有:全麦饼干、营养麦片、水果干、酸奶、自制面包等;

可每周食用2-3次的有:甜饼干、冰激凌、山楂片、鸡蛋卷、布丁、动物饼干、燕麦花卷、海苔、自榨果汁等;

只能偶尔吃的有:糖果、巧克力、薯片、薯条、玉米片、棉花糖、烤饼、果脯、虾条、碳酸饮料等。

而方便面、火腿肠、果冻、速溶奶茶等则最好不吃。

而且,在选购零食时,各位家长一定要看好配料表,通过配料表我们才能正确选购出健康又解馋的“好零食”!

一般来说,只要是按照标准合法生产的产品,配料表是不能够作假的。

1.配料表中排在前面的物质含量比较高,如果排在第一位的不是天然成分,那么最好不要买来吃。

2.配料表里标有“氢化油”、“植物油”、“植物脂末”、“精炼植物油”、“植物*油”、“植物奶油”等物质说明含有反式脂肪酸,如果这些物质排在配料表靠前的位置说明含量较多。

3.配料表的食品添加剂一般都有标出,括号里面的物质都属于食品添加剂,建议选购括号内容较少的零食。

特别推荐:

叶仁荪:高校思想*治工作需要守正创新

叶仁荪:推动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年自主招生报名系统开通!

首届VR课件设计与制作大赛来啦!

来源:根据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