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174796.html 原创鲸鱼医学界内分泌频道收录于话题#一周资讯,个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一周资讯第期,这口饭上头!
本周提要
餐后血糖后劲大要长点儿心,你更容易得糖尿病!
突然不吃饭和总是少吃点儿,哪种更有利于控糖?
糖尿病患者收缩压节节攀升,蛋白尿风险也增加!
1
餐后血糖后劲大要长点儿心,
你更容易得糖尿病!
2型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疾病,由胰岛素分泌缺陷、胰岛素作用或两者缺陷引起。空腹血糖(FP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餐后2小时负荷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检测通常用于诊断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但这些单一指标较难反映β细胞功能受损和胰岛素抵抗增加。
因此,最近发表在DiabetesResClinPract上的一项研究就评估了FPG和2hPG之间的差异与2型糖尿病风险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β细胞功能受损和胰岛素抵抗。
图1.1研究发表于DiabetesResClinPract
这项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领衔的研究使用了年轻成人冠状动脉风险发展(CARDIA)队列研究中名血糖正常的成年参与者。这些参与者均接受了OGTT测试,根据其测试的结果被分为“低后负荷”(2hPG、“中等后负荷”(2hPGFPG和幅度75%的差异)和“高后负荷”(2hPGFPG和幅度≥75%的差异)三组。后负荷越高,意味着这些参与者更容易在餐后两小时出现血糖升高,吃完饭像喝了酒似的,这后劲还挺大!
在10年的随访期间中,8%的参与者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35%的参与者逐渐发展为糖尿病前期。在调整了年龄、性别、种族、研究中心、体质指数、受教育程度等一系列的影响因素之后发现,与“低后负荷”的参与者相比,“高后负荷”的参与者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更高,风险增幅可达56%(HR1.56);而“低后负荷”和“中后等负荷”参与者的2型糖尿病风险相似。“低后负荷”组参与者的糖尿病发病率为45例/人年,而“高后负荷”的参与者的糖尿病发病率为56例/人年。
图1.2餐后血糖负荷高,糖尿病风险很可能更高
不过,与“低后负荷”的参与者相比,“高后负荷”的参与者发生糖尿病前期的风险并没有出现明显升高(HR1.20,95%CI0.98-1.46)。“中等后负荷”参与者的糖尿病前期风险也与“低后负荷”参与者相似。
目前糖尿病诊断依据依然是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等指标。不过,这项研究发现,即使是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的人群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糖尿病风险。研究人员指出,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之间的差异可以用来发现血糖正常、却有较高2型糖尿病风险的人群。也就是说,吃完饭血糖后劲大的人,更容易的糖尿病!
REF:VivekS,CarnethonMR,PrizmentA,etal.AssociationoftheExtentofReturntoFastingState2-hoursafteraGlucoseChallengewithIncidentPrediabetesandType2Diabetes
heCARDIAStudy.DiabetesResClinPract.Aug12:.doi:10./j.diabres...
2
突然不吃饭和总是少吃点儿,
哪种更有利于控糖?
饮食干预是控制体重的重要基础,包括持续能量限制饮食、地中海饮食和间歇性禁食。大多数指南推荐糖尿病患者的常规饮食是均衡饮食,也就是持续、适度地限制热量摄入。持续能量限制对改善新陈代谢和预防慢性病有效,但患者难以坚持,其长期效果尚不确定。
间歇性禁食一般是指每周2~4天极低热量饮食,此方法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因为它要求一周内只有几天的严格能量限制。然而,极低热量饮食在2型糖尿病(T2DM)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然存在争议。因此,最近发表在DiabResClinPract上的一项研究就比较了持续能量限制饮食和间歇性禁食对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图2.1研究发表于DiabetesResClinPract
医院临床营养科发表的系统综述纳入了5项符合标准的研究,其中4项涉及名参与者的研究被纳入荟萃分析。结果发现,持续能量限制饮食和间歇性禁食对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相似,两种饮食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0.06,95%CI-0.27~0.16)和空腹血糖(-0.27,95%CI-0.76~0.22)的变化影响不大,且两组患者在空腹胰岛素和低密度脂蛋白方面都有相似的改善。
图2.2两种饮食在HbA1c、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上影响不大
图2.3两种饮食在各类血脂指标上也没有明显差异
这项研究分析了间歇性禁食和持续能量限制饮食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和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影响。两种饮食模式对于患者的HbA1c、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没有明显的差异。除了控制糖尿病之外,代谢综合征患者往往具有血糖升高、胰岛素抵抗和较高的2型糖尿病风险,适当的减肥能帮助代谢综合征患者控制血糖、血脂和血压。目前研究中虽然发现间歇性禁食能够帮助患者减去更多的体重(-1.70,95%CI-3.28~0.11),但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BMI)却没有明显的差异,提示间歇性禁食对于降低体重的效果可能是更好一些,但这一优势是否真的存在临床意义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研究人员认为,间歇性禁食是一种安全的饮食模式,可用于2型糖尿病或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糖控制和减肥,但间歇性禁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还需要更大样本量的研究来验证。
REF:WangX,LiQ,LiuY,JiangH,ChenW.Intermittentfastingversuscontinuousenergy-restricteddietfor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mellitusandmetabolicsyndromeforglycemiccontrol: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of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s.DiabetesResClinPract.Aug12:.doi:10./j.diabres...
3
糖尿病患者收缩压节节攀升,
蛋白尿风险也增加!
白蛋白尿对于慢性肾脏病的定义、分期和预后的价值还未被充分认识。指南对于白蛋白尿、尿白蛋白肌酐比的检测也仍存在冲突,尤其是高血压指南中对于白蛋白尿的检测价值莫衷一是。因此,最近来自Hypertension的一项研究就评估了白蛋白尿在高血压和糖尿病人群中的检测价值。
图3.1研究发表于Hypertension
这项由慢性肾脏病预后联盟领衔的研究纳入了该联盟的名成年糖尿病患者和名非糖尿病成年高血压患者,检测了患者的尿白蛋白肌酐比,估计了尿白蛋白肌酐比≥30mg/g的患病率和发生率并开发了尿白蛋白肌酐比≥30mg/g的风险模型。
研究结果显示,参与者的尿白蛋白肌酐比≥30mg/g的中位患病率在糖尿病患者中为32.1%,在高血压患者中为21.8%。较高的收缩压与较高的蛋白尿患病率相关,糖尿病患者的收缩压每上升20mmHg,风险就增加一半(OR1.50);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每上升20mmHg,风险就增加36%(OR1.36)。高血压患者自然要注意血压,但糖尿病患者也不能让血压高上去,以免出现蛋白尿。
在蛋白尿的问题上,还是有不少糖尿病患者成为了“漏网之鱼”。糖尿病患者中,由于缺乏筛查未能检测到的尿白蛋白肌酐比≥30mg/g的患者比例约为1.8;但高血压患者中漏掉的情况更为严重,缺乏筛查未能检测到的患者比例甚至高达19.5!研究人员指出,白蛋白尿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剂的启动有关,糖尿病患者使用这一药物发生白蛋白尿的比例可达未使用者的3.09倍,在高血压患者中,比例也可增加到2.87倍。
图3.2启动RAAS抑制剂治疗使得更多的糖尿病患者出现蛋白尿
这项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和高血压患者的白蛋白尿风险几乎并驾齐驱,但在白蛋白尿的筛查上糖尿病患者往往做的更好!研究人员指出,应该继续定期开展白蛋白尿筛查,以便及早发现慢性肾脏疾病并开始对心血管和肾脏有益的治疗——下次医生让你验个尿你可别拒绝!
REF:ShinJI,ChangAR,GramsME,etal.CKDPrognosisConsortium,AlbuminuriaTestinginHypertensionandDiabetes:AnIndividual-ParticipantDataMeta-AnalysisinaGlobalConsortium.Hypertension.Aug9:HYPERTENSIONAHA..doi:10./HYPERTENSIONAHA...
本文首发丨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本文作者丨鲸鱼
责任编辑丨曹前
版权声明
本文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