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似乎就是一种会找上中老年的慢性疾病!
事实也的确如此,我国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都是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但这并不代表,年人群就不会患病。
因为糖尿病在临床上有多个类型,除了原发性糖尿病之外,还有一类继发性的血糖升高,比如妊娠期糖尿病就是其中一种!
所谓妊娠期糖尿病,指的是患者在怀孕之前并没有任何糖尿病的患病迹象,糖代谢正常又或者仅仅存在潜在的糖耐量减退,到妊娠期之后才出现了糖尿病,所以临床将这类表现称为妊娠期糖尿病。
在所有糖尿病孕妇中,妊娠期糖尿病占据了近80%左右!
虽说妊娠期糖尿病是较为短暂的疾病,通常在孕妇生产之后,糖代谢就会逐渐恢复正常。但是,在产妇未来的生活中,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却会增加。
而且,糖尿病孕妇的临床经过较为复杂,对孕妇、胎儿都有较大危害,所以大家也不能将其忽视。
在临床看来,做好以下三点,或许能降低妊娠糖尿病出现的风险:
1、控制体重:
大量研究都表明,因饮食不当和久坐不动造成的肥胖,就是导致糖尿病的最主要环境因素。肥胖也是出现糖耐量减低的危险因素,妊娠期糖尿病同样也不例外。
因此,建议肥胖人群应当等体重下降到标准值之后,再开始备孕、怀孕。如果肥胖女性意外怀孕,在整个孕期也需要控制体重,避免体重大幅度增长;
2、控制饮食:
很多夫妻在女性孕期都会陷入一个错误的饮食误区,他们认为想要宝宝健康发育,孕妇必须要摄入更多的营养,热量越高对胎儿发育越有利。
殊不知,营养过剩造成的结果就是孕妇发胖、胎儿吸收过多营养导致巨大儿,同时还增加了孕期患糖尿病的风险。
所以,即便是在孕期,饮食也应讲究科学,并不是吃越好、营养越丰富就越有利。
孕妇要做的,其实是平衡三餐摄入的营养物质,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的提供充足,并在这一基础上,控制三餐的摄入量;
3、适当活动:
孕早期为了降低流产风险、孕晚期为了预防早产,很多孕妈都选择了卧床不动、能不活动就不活动,更别提适当运动。
但实际上,你仅仅这是怀孕了,并不是生活不能自理,即便是在孕期,大家也可以进行适当的活动,比如扫扫地、擦擦桌子、散散步等。
孕期适当活动,对体重控制有一定益处、继而降低了患妊娠糖尿病的风险。而且,适当活动对顺产也有一定的帮助。
最后还要提醒大家,有妊娠期糖尿病风险,比如肥胖女性、有糖尿病家族史、孕妇出生时体重超过了g等,都应当重视妊娠期血糖筛查。
通常情况下,在孕期24-28周左右进行糖尿病筛查,结果相对准确一些。一旦发现血糖异常超标,就应积极听从医生的建议进行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