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糖尿病患者超过1亿人,超过人口总数的7%,每14个人中就有一个糖尿病患者。依照“邓巴数字”的理论,普通人深度社交的人数大约是20,因此我们每个人身边至少会有1~2名糖尿病患者。这些人或是我们的亲人,或是我们的朋友,了解以下知识,能让你更好地帮到他们。
我们又不是大夫,真的能帮上什么忙吗?当然,你不知道生活方式干预对糖尿病患的健康到底多有益?
发表在《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医学期刊的全球首个糖尿病一级预防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经过早期生活干预,糖尿病发病平均推迟4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26%,糖网、糖肾、神经病变等微血管并发症降低35%,全因死亡减少26%,平均寿命延长1.44岁。
而在年美国Glooko公司推出了一款能够记录患者血糖水平、饮食和运动情况的软件。临床试验显示,这款软件通过提醒患者什么时候该吃药,什么时候该运动以及血糖控制水平等方式,让血糖水平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这是个很了不起的成果。
有多了不起呢,那就要说说疏于血糖控制对糖尿病人有多大的危害。
糖尿病本身并不会致死,但会引发各种痛苦难治的疾病。
这不难理解,血液中糖分太多,会改变血液的很多物理、化学性质,比如流动速度、黏稠度、酸碱度等,疾病也便随之而来。因此,血糖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几乎在10年内一定会发生各种的并发症,不仅有常见且非常严重的糖肾、糖网、糖足,就连心脏、大脑、肠胃都有可能受到伤害。
在中国,肾衰竭患者的1/3、失明患者的一半,截肢患者的60%,都是糖尿病患者。
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糖尿病患者并不愿意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来缓解病情,而最大的反感情绪来自于饮食控制。主要原因可能有两点,有人认为自己已经用过药了,吃饭就不需要再控制了,而另一些则是单纯的心理抗拒。
对于前者来说,用药确实可以起到调节血糖的作用,但这与正常人体的胰岛素调节机制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胰岛素调节血糖是一个经典的负反馈循环,无论胰岛素的量,还是释放时间,身体总能做到准确和及时,保证血糖的波动在一定范围之内。这一点靠目前的医疗技术手段是很难做到的。
而对于心理抗拒的情况,可以通过营造好的家庭饮食环境来解决。试想一下,当你有大把的时间用来看电视电影,你会看什么?但是如果规定一天只能看一个小时,你又会看什么?会不会精挑细选看一些自己喜欢的精品。饮食也一样,因为控制饮食不等于告别美食,反而会追求更精致和更营养。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饮食环境,不仅会让患者更容易接受饮食控制,对其它家庭成员的健康也非常有益。
既然谈到了饮食的控制,就不能不说食物的GI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一定要用好GI这个重要的工具。但是,GI是控制血糖的金标准吗?
很多糖尿病患者会格外注意食物的GI值,有这样的意识非常好,如果再能更进一步的话,就更完美了。除了考虑GI值(吃什么)以外,再留意一下吃多少的问题,也就是GL值。GL值是用来衡量人体血糖负荷的数值,是食物GI值与食物中可利用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数值的乘积。
比如,土豆的GI值是62,g土豆中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重量为17.8g,那么g土豆的GL值就是62X17.8≈11,g则是22。
拿主食的例子来说,精制大米会让血糖水平快速大幅度的波动,但即使是糙米饭,食用过多的话也会让身体处于一个较大的血糖负荷之下,同样是对糖尿病患者不利的。虽然,我们不能去定量计算每一餐的GL值,但我们可以采用少吃高GI值食物,并且只吃七、八分饱的饮食策略。
食物的生熟程度,新鲜程度,冷冻压榨与否都会影响其GI值。
而进食的方式的也会影响血糖值,ADA(美国糖尿病协会)表示,晚饭安排在6点前并且与第二天早饭间隔12个小时、早中晚食物热量以5:3:2的比例分配、先吃菜后吃主食,这些方式都会对血糖水平有正向的影响。
有人建议采用拒绝主食与水果的生酮饮食来逆转2型糖尿病。虽说目前为止有研究证明生酮饮食对糖尿病产生了一定效果,但缺乏长期的数据支持,其中的危险性(酮症酸中*)也不能忽视。
况且生酮饮食者必须具备年轻、胰岛功能及心肾功能良好、肥胖、食欲强等条件,这对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是很苛刻的。更重要的是,生酮饮食是一个绝不可以长期坚持的饮食策略。
长期的饮食策略最重要的就是营养均衡,普通人需要均衡的营养,糖尿病患者更是如此。
比如说,当蛋白质缺乏,造成人体内骨骼肌不足时,对葡萄糖的吸收利用降低,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抵抗加重。肌肉,尤其是骨骼肌是胰岛素的靶器官,在血糖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再比如,当营养物质缺乏时,容易导致足部溃疡的发生和加重、伤口愈合缓慢。
还比如,当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时,会造成钙的沉积和存留减少,高血糖还会导致尿钙排出增多,从而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类似的问题不胜枚举,控制血糖不是单纯的为了把血糖降下来,而是让机体有更好地运转,因此均衡营养的作用不能忽视。
还有重要的一点,糖尿病患者更要注意控盐。
虽然盐不直接影响血糖,但会有催化剂的作用,会使糖尿病病情加重。(研究成果发表机构: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
既然饮食这么重要,为什么不制定一套固定的食谱来要求糖尿病患者呢?
这要从一项研究发现说起,年,以色列的一项大规模研究就发现,吃同一种食物,不同的人会的血糖反应截然不同。有人吃饼干之后血糖会飙升,吃香蕉则不会,有些人却正好相反。基于这个发现,科学家们根据有限的数据开发了一个个性化的饮食指导算法,并且在小范围测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可见,饮食控糖这件事虽然原则相同,但细节上千人千面,不能一概而论。但可以预期的是,在大数据的加持下,通过生活方式干预糖尿病的个性化管理会更上层楼,取得更好的效果。
而今天,在遵医嘱的前提下,养成均衡的饮食习惯,帮助糖尿病患者通过生活方式对病情进行干预,也许就是最棒的选择。当然,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止饮食一方面,适当运动、合理作息、戒烟戒酒、优质睡眠、心情愉悦等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