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水平的提高,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幸福指数,但是与此同时也增加了患上慢性疾病的困扰,比如糖尿病以及其并发症。
众所周知,现在医学技术确实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是对于糖尿病这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却没有彻底根治的方法,患者只能够通过长期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来进行稳定治疗。
患者在服药的过程当中,还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在很多情况下,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也非常容易导致血糖升高,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01哪些不良习惯容易导致血糖升高?
1、开灯睡觉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非常怕黑,习惯于开着灯睡觉,但是这种习惯却会影响到人体褪黑激素的正常分泌,破坏人体感知昼夜节律的自然机制,而且褪黑素还有助于改善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褪黑素分泌受阻也会影响对血糖的控制。
2、心情压抑
由于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长期在高压的环境当中生活,更容易导致身体健康出现问题,一般来说工作压力大的人,体内的压力激素——皮质醇会升高,这也会使机体无法正常调节血糖。
3、吸烟喝酒
吸烟是诱发糖尿病的一大危险因素,吸烟的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率比不吸烟人群要高许多,而且研究发现,女性吸烟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吸烟者。酒精类饮品除了热量高容易造成脂肪堆积和肥胖之外,更容易引起酒精性肝病,神经系统损害等。
4、缺乏运动
到了现在社会,由于工作性质的改变,人们的运动量越来越少,长期久坐不运动导致腹型肥胖的人群越来越多,而腹型肥胖是糖尿病的一大症状,在平时缺乏运动,也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02好消息:新血糖标准已公布,3.9~6.1或不再适用,建议了解
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一大健康杀手,糖尿病所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自我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关键环节。
患者在家进行自我血糖监测,不医院的麻烦和负担,降低患者医疗成本,同时还能够缓解看病难的问题,有效提高医疗效率,减轻社会和政府的医疗负担,提高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近几年来,我国因糖尿病并发症导致的死亡率在不断上升,其主要原因就是我国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达标率过低,仅为25%,这也充分证明了血糖监测的重要性。
在血糖监测方面对于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改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是仅对糖化血红蛋白浓度进行检测远远不够,还应该对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低血糖进行全面的检测,进而不断的对治疗进行调整。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血糖标准范围一直都是在3.9~6.1之间的,但是由于医学技术在不断进步,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血糖标准范围也有了一系列的更改。大家不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照自测一下。
需要注意的是,年龄段的不同,对血糖的标准也是不同的,对于65岁以下的人,空腹血糖控制在4.4到7.0的范围内,如果超过65岁以后,空腹血糖低于7.8就可以。
03糖尿病患者在家自测血糖时的注意事项
1、血糖监测的时间
常规血糖监测包含监测空腹血糖和三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是指前一日晚餐后不进食,空腹8-12小时,次日晨所测的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是指从进餐的第一口开始计时,2小时后测定的血糖值叫餐后2小时血糖,应注意是从进餐后第一口计时,而不是从进餐结束后开始计时,准时2小时测定。
2、血糖监测的频率
一日一般监测至少4次血糖。当病情稳定后可改为隔日监测血糖并逐步延长间隔期。病情长期稳定的患者可每个月监测4次,可将4次分配于非同一日中。
例如今天监测空腹血糖,明日监测早餐后2小时血糖,后日监测午餐后2小时血糖,大后天监测晚餐后2小时血糖。应该强调的是如有不适应随时监测。
3、要避免应激因素的影响
精神紧张、失眠、发热、感冒等应激因素会导致儿茶酚胺、肾上腺素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抵制胰岛素分泌,使血糖明显升高。
04血糖升高时,人体会出现哪些症状表现?
1、小便增多
小便增多不仅是指小便的次数增多,尿液的量也增多了不少,有些糖尿病患者一天一夜的尿液量,高达毫升以上,除此之外尿液中还存在很多泡沫,里面含有大量的糖分以及蛋白。
2、极度口渴
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比以前增多了许多,尿液增多之后,身体里的水分自然就会减少,当身体内的水分总量减少1%~2%时,就会引起大脑口渴中枢过度兴奋,此时便极度口渴,特别想喝水。
3、食欲减退
一般来说人的血糖都处于正常的范围之内,如果超出正常范围值便会影响人的食欲,容易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随着症状的加重还会出现体重减轻的情况。因此如果身体没有其他的明显疾病而吃不下饭,体重莫名减轻时,需要进行血糖检测了。
在平时我们常说糖尿病是不死的癌症,作为纠缠人一生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本身是没有致命威胁的,可怕的是糖尿病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一旦发生将严重威胁人的正常生活,降低生命质量。
因此大家在平时一定要好好保养自己的身体,合理改善饮食和作息习惯,合理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