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达到11.4%,也就是10个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得了糖尿病血糖监测很重要,自我监测血糖的目的是让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参与到糖尿病的治疗中来。糖尿病治疗的疗效观察主要靠血糖监测,医生则根据血糖改变来调整药物及治疗方案。血糖监测不仅是糖尿病控制状况的重要指标,更是糖尿病患者自我保健的好助手。
血糖监测并非千人一个方案,要根据病情、年龄、治疗方案和用药方案而定,比如,有些情况下,需要放宽血糖监测条件。
1.
正常情况下血糖监测的数据是这样的:
空腹全血血糖:3.9~6.1mmol/L
餐后1小时:6.7-9.4mmol/L
餐后2小时:≤7.8mmol/L。
但有有些人群需要调整血糖监测的数值,比如:
一、年龄不是很大的人血糖监测数值:
年龄50岁左右及以下的患者:要严格按照现有的血糖标准,尽量缩小血糖波动值。由于比较年轻,一定要把血糖值稳定到正常范围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
二、有并发症的糖尿病人血糖监测数据要放宽:
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在这种情况下,治疗的侧重点应该放到合并症上,由于合并症的病情较严重,营养和其他方面跟不上,要以稳定合并症的进一步发展作为主要,可以适当把空腹放宽到7点以内,餐后9点以内。待合并症稳定后,再进一步控制血糖。
1.老年人基础代谢低,活动量及热量消耗相对减少,应嘱其适当控制饮食量,摄入低血糖指数的食物;尤其对于肥胖患者,更应限制热量摄入,逐渐减轻体重,以改善胰岛素抵抗;
2.老年人消化及吸收功能较差差,选择食物应清淡易消化,但要保证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忌食肥肉、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食物,多食粗粮杂粮、豆类及新鲜蔬菜,增加纤维素摄入;
3.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其他疾病(如肾病、冠心病、高血压等),须同时兼顾其他疾病的饮食要求;4.应用降糖药物者,饮食要适应于药物治疗,尤其是胰岛素治疗的患者,饮食更应注意定时定量,以免引起血糖忽高忽低。
三、年龄大的糖尿病人和病种长的:
患病时间长年龄较大的患者:尤其是一些80岁以上的老年糖尿病人,由于病程长,身体体力跟不上,并且已经出现了,心、脑等方面的损伤,可适当放宽到,空腹7点以内,餐后12点以内就可以了。
正常的血糖值标准是相对于年龄较轻,无并发症或者并发症相对较轻的患者。对于已经出现严重并发症和年龄较大的患者。所以糖尿病遇到这两种情况血糖标准要适当放宽。
四、老年糖尿病患者要防治低血糖,血糖控制得不要太严格
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调节能力较差,β细胞应答能力减退,部分患者神经病变使得感觉神经反应迟钝,容易发生“无症状性低血糖”。
低血糖可以更容易诱发心脑血管事件,严重低血糖可以危及患者生命。因此,老年糖尿病的治疗比年轻人尤其要注意防止低血糖发生。
五、糖尿病人要监测哪几个点的血糖:
1、空腹血糖要测,监测意义:
了解机体自身基础胰岛素分泌水平;了解前一天用药后的血糖情况。
2、餐后2小时血糖也要测,监测意义:
了解胰岛β细胞在高糖刺激下分泌胰岛素的功能;需要了解饮食和运动对血糖的影响时;可以反馈降糖药物的治疗效果。
3、睡前血糖的监测意义:了解睡前血糖控制情况,避免夜间低血糖。
4、夜间血糖:凌晨3点左右的血糖。监测意义:
胰岛素治疗已接近达标,但空腹血糖仍然较高时,应检测夜间血糖。怀疑有夜间低血糖者。
六、餐后血糖监测对饮食治疗至关重要,饮食、运动、心理教育、药物治疗与血糖监测并成为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其中饮食治疗是所有糖尿病患者每天都需要接触到的。通过监测每天的饮食搭配从而利于糖尿病患者更好地合理安排膳食。比如说某一餐因为吃了含糖量高的食物,餐后两小时血糖值监测会起到警示作用,对于下一餐的饮食搭配以及日后的饮食规划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然,糖尿病人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测血糖,要根据病情和用药方案监测,严防高血糖和低血糖,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防并发症的重要条件,也是治疗效果的最直接评价,一定要监测好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