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数以上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在疾病的早期无明显临床表现,糖尿病筛查可使这些患者得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助于提高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效率。
一、成年高危人群
1.有糖尿病前期史。
2.年龄≥40岁。
3.体重指数(BMI)≥24kg/m2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4.一级亲属有糖尿病史。
5.缺乏体力活动者。
6.有巨大儿分娩史或有妊娠期糖尿病病史的女性。
7.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的女性。
8.有黑棘皮病者。
9.有高血压史,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者。
1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0mmol/L和(或)甘油三酯2.22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药治疗者。
11.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史。
12.有类固醇类药物使用史。
13.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或抗抑郁症药物治疗。
14.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表5)总分≥25分。
二、儿童和青少年高危人群
1.BMI≥相应年龄、性别的第85百分位数,且合并以下3项危险因素中至少1项,即母亲妊娠时有糖尿病(包括妊娠期糖尿病)。
2.一级亲属或二级亲属有糖尿病史。
3.存在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临床状态(如黑棘皮病、多囊卵巢综合征、高血压、血脂异常)。
三、对属于高危人群在就诊时应询问
应详细询问患者的临床信息,如年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症状、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既往史应包括患者过去体重变化的情况,是否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脑血管病变、周围血管病变、脂肪肝、自身免疫病、肿瘤、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及治疗情况。个人史包括吸烟、饮酒、饮食等情况。家族史包括一级亲属是否患糖尿病及治疗情况,是否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脑血管病变、周围血管病变、脂肪肝、自身免疫病、肿瘤等疾病。此外,还应了解患者的文化、工作、经济及宗教信仰情况,这些信息有助于制订个体化的综合控制目标和治疗方案。
四、属于高危人群应做好体格检查
应常规测量血压、心率、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并计算BMI和腰臀比。对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青少年),应检查是否存在黑棘皮病。T2DM患者在诊断时即可出现并发症,还应检查视力、神经系统(如踝反射、针刺痛觉、震动觉、压力觉、温度觉)、足背动脉搏动、下肢和足部皮肤。
五、属于高危人群应做好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
包括空腹和餐后2h(或OGTT2h)血糖、胰岛素、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清白蛋白、肝功能、肾功能、血尿酸、血脂、尿常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并根据血肌酐水平计算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UACR和eGFR联合可以更好地评估糖尿病患者肾病的严重程度。如尿酮体阳性,应测定血β羟丁酸、血电解质并进行血气分析检查。疑有心力衰竭者建议检测血清B型利钠肽水平。如胰岛素和C肽水平较低,应测定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等自身抗体。疑有特殊类型糖尿病时,可根据患者临床特征作基因检查或染色体检查。
六、筛查方法
筛查方法为两点法,即空腹血糖+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h血糖。筛查结果正常者建议每3年筛查一次;筛查结果为糖尿病前期者,建议每年筛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