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糖尿病大国。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全世界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前10名国家中,中国排在第一位,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达1.16亿[1]。年4月,由滕卫平教授发布的中国最新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2.8%,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35.2%[2]。
大部分中国T2DM患者是以餐后血糖(PPG)升高为主要表现。针对亚洲人群进行的DECODA研究显示,亚洲糖尿病患者以PPG升高为主,单纯PPG升高的糖尿病患者占糖尿病患病人数的45%[3];而中国流行病学筛查诊断数据亦显示,糖尿病患者单纯PPG升高的比例达50%,糖尿病前期中约70%为单纯性糖耐量异常(IGT)[4]。餐后高血糖定义及病理生理
餐后高血糖的定义为摄食后1~2hPG7.8mmol/L。餐后高血糖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与第一时相/早相胰岛素分泌缺陷、外周组织胰岛素敏感性(IS)下降、胰升血糖素分泌在进餐后不受抑制及餐后肝糖输出持续增高相关[4]。同时,餐后高血糖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增高相关,循证证据也已证明[5],相较于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高血糖能够显著增加T2DM患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全因死亡风险。大量流行病学研究也已证实,餐后或负荷后高血糖与多种疾病相关,一方面,餐后高血糖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增高相关,可能的机制是快速升高的PPG造成血糖波动,导致视网膜血管内皮功能下降、血管反应性增加;另一方面,餐后高血糖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增高相关,2hPG是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的预测因素,可能的机制是餐后血糖引起血糖波动,促进氧化应激(OS)反应和损害内皮功能所导致;此外,餐后高血糖还能对机体造成其他不良影响,如胰岛β功能的进一步恶化等[4]。所以,有效控制PPG能够使T2DM患者得到多方面的获益,对T2DM患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起到缓解作用。餐后血糖控制
控制PPG对HbA1c达标及减少血糖波动非常重要,PPG的控制目标也应遵循个体化的原则,如下图所示[4]:T2DM患者PPG控制目标T2DM患者控制PPG的方法除了生活方式干预之外,需要选择能够有效降低PPG的药物。以降低PPG为主的口服降糖药包括α-糖苷酶抑制剂、短效磺脲类促泌剂、格列奈类促泌剂、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i);注射制剂包括短效胰岛素及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短效胰升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4]。常用降低PPG药物特点GLP-1RA属于T2DM治疗领域的新型降糖药,近年来在临床治疗中已被广泛应用。GLP-1RA具有葡萄糖浓度依赖性促进胰岛素分泌、促进胰岛素合成、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刺激胰岛β细胞增殖和分化、抑制β细胞凋亡、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单独使用不增加低血糖发生风险等特点而表现出良好的降糖效果[6]。GLP-1RA也可作用于大脑的食欲调节中枢,通过抑制食欲,减少摄食,抑制胃排空,增加饱腹感,减少胃酸分泌等多重生物效应,表现出显著的减重效应[7,8]。从目前所开展的上市后药物心血管事件评价研究可知,GLP-1RA类药物不增加心血管风险,部分药物还显示出心血管获益[9-12]。GLP-1RA受到国内外指南推荐
鉴于GLP-1RA在糖尿病治疗领域中的优异表现,其已受到国内外权威指南的广泛推荐。年,ESC/EASD将GLP-1RA作为T2DM合并ASCVD或高危/极高危心血管风险患者的Ia级推荐药物[13]。年,美国ADA糖尿病诊疗标准中,对于综合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治疗HbA1c仍然不达标,要求增重风险最小化或促进减重的T2DM患者,推荐添加GLP-1RA或SGLT-2抑制剂进行治疗[14]。《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年版)》建议,GLP-1RA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降糖药联合使用,且在一种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或胰岛素促泌剂)治疗失效后可加用GLP-1RA治疗[15]。年,我国《GLP-1受体激动剂临床应用专家指导意见》中建议GLP-1RA可作为单药或多种口服降糖药物及基础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效果不佳时的联合治疗药物[16]。GLP-1RA分类及特点
目前按照持续作用时间,可将GLP-1RA分为长效制剂(如利拉鲁肽、度拉糖肽等)和短效制剂(如利司那肽、艾塞那肽等),以及已上市的我国首款原研GLP-1RA贝那鲁肽,起效更快,可视为速效制剂。按照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可将GLP-1RA分为高同源性制剂(贝那鲁肽、利拉鲁肽等)和低同源性制剂(艾塞那肽、利司那肽等)。长效GLP-1RA制剂主要促进胰岛素分泌,可有效控制全天血糖,尤其对FPG降低明显。短效和速效GLP-1RA制剂可有效控制PPG,降低进餐所带来的血糖波动,维持HbA1c在目标水平,此外还能减轻体重及体质量,改善血脂水平,尤其适用于T2DM合并肥胖患者的治疗[4,15,16]。餐后或负荷后高血糖与多种疾病相关,尤其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和大血管并发症等发生的风险相关。有效控制PPG能够减少血糖波动,并且有助于HbA1c达标,使T2DM患者获得持久获益。参考文献:
1.年IDF全球糖尿病地图(第九版)
2.PrevalenceofdiabetesrecordedinChinausingdiagnosticcriteriafromtheAmericanDiabetesAssociation:nationalcrosssectionalstudy[J].BritishMedicalJournal.;28(4);:m.
3.ComparisonoftheFastingandthe2-hGlucoseCriteriaforDiabetesinDifferentAsianCohorts[J].Diabetologia.;43(12):-.
4.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J].中国糖尿病杂志.;24(5):-.
5.PredictiveValueofFastingGlucose,PostloadGlucose,andHemoglobinA1conRiskofDiabetesandComplicationsinChineseAdults[J].DiabetesCare.;42(8):-.
6.Glucagon-likepeptide1(GLP-1)[J].MolecularMetabolism.;30(12):72-.
7.DrugTherapyinObesity:AReviewofCurrentandEmergingTreatments[J].DiabetesTherapy.;11(6):-.
8.Reviewofhead-to-h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