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23岁男性,因“口干、多饮、多尿、消瘦2年,恶心、呕吐3天”入院。经过相关检查,入院诊断为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但经过治疗后患者仍诉不适,复查一指标才惊觉漏诊了……
一、病例简介
(一)基本资料
患者,男,23岁。
(二)主诉、现病史及既往史
主因“口干、多饮、多尿、消瘦2年,恶心、呕吐3天”入院。
现病史: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多饮,每日饮水~ml,尿量增多,每日约ml,多食,易饥,消瘦明显,体重下降5kg,多次检测空腹血糖波动于12~16mmol/L,于外院诊断为“糖尿病”,间断使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早18U、晚12U餐前皮下注射”,血糖控制不达标,空腹血糖波动于8~1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波动于10~20mmol/L。1周前,患者受凉后出现鼻塞、流涕、咽痛,无畏寒发热,自行口服“复方氨酚烷胺胶囊”治疗后症状好转。3天前,患者感恶心,呕吐数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呕血黑便,肢体明显乏力,口干、多饮症状加重,于当地门诊“输液”治疗,症状未见好转,渐出现肌肉酸痛,精神萎靡,遂转院。检查发现:尿酮体3+,尿葡萄糖3+,尿潜血2+,尿蛋白+,血钾4.2mmol/L,血钠.3mmol/L,血氯82.5mmol/L,血钙1.9mmol/L,血清磷1.5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小于5.0mmol/L,血糖大于38.86mmol/L,急诊收入院进一步诊治。
既往史:否认酗酒、特殊药物服用史、结缔组织病史及遗传病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三)入院查体
体温36.8℃,脉搏90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70mmHg,体重指数(BMI)20.3kg/m2,神志清楚,急性面容,烦躁不安,深大呼吸,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90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双下肢多处肌肉压痛阳性,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四)辅助检查
血白细胞计数10.81×/L,中性粒细胞76.8%,pH6.95,二氧化碳分压19mmHg,碳酸氢根4.2mmol/L,碱剩余-27.9mmHg,氧分压mmHg(吸氧后),血氧饱和度96%,乳酸4.5mmol/L,血酮体5.6mmol/L,谷丙转氨酶39.1mmol/L,谷草转氨酶50.0mmol/L,肌酐.37μmol/L,尿素氮14.7mmol/L,肌酸激酶.8U/L,乳酸脱氢酶.0U/L,肌酸激酶同工酶.2U/L,肌钙蛋白I定性(-),抗核抗体、ENA抗体谱均(-),胸片、心电图及腹部彩超均未见明显异常。
(五)入院诊断
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
(六)诊疗经过
入院后给予患者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维持降糖、补液、纠正内环境及电解质紊乱、抑酸保胃等治疗。2天后患者复查尿酮体转阴,血肌酐恢复正常,代谢性酸中*纠正,血乳酸恢复正常,血糖维持在10.0~14.0mmol/L。但患者仍诉双下肢乏力、酸痛,双下肢多肌群压痛(+),复查肌酸激酶.1U/L,考虑糖尿病酮症酸中*合并横纹肌溶解,给予胰岛素维持血糖、大量补液、碱化尿液、支持治疗。一周后患者复查肌酸激酶.5U/L,肌电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患者诉乏力症状好转,无肌肉酸痛,触痛。
二、病例剖析
横纹肌溶解(rhabdomyolysis,RM)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横纹肌细胞受损、溶解,从而使细胞膜的完整性发生改变,肌细胞内容物包括钾、磷酸盐、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和尿酸释放进入细胞外液及血液循环,引起体内电解质紊乱,诱发和加重代谢性酸中*、凝血功能障碍、急性肾衰竭等一系列临床综合征。横纹肌溶解的病因较为复杂,可分为非创伤性和创伤性两大类。临床实践中80%以上的横纹肌溶解由非创伤性因素引起,常见的原因包括药物和*性物质、酗酒、肌肉过度活动、体温过高、感染、结缔组织病、代谢性和内分泌疾病和遗传性疾病,而由糖尿病酮症酸中*引起者较为少见,且病情多危重,主要表现为肌肉疼痛、乏力、肿胀、肌肉触痛、棕色尿,血清肌酸激酶明显升高、肌肉活检可见非特异性炎症或肌纤维坏死。但是,临床工作中大部分病例并非如此典型。糖尿病酮症酸中*从能量和代谢两个角度破坏了骨骼肌细胞结构及功能的完整性,可诱发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生。一方面,糖尿病酮症酸中*时高血糖、高渗等多种原因导致机体严重失水、血容量减少,骨骼肌局部组织缺氧,ATP生产不足;并且糖尿病酮症酸中*期间机体处于高分解状态,增加了氧耗,加重了能量供应障碍,而钠-钾泵功能的正常运转依赖充足的ATP供给,多种因素造成的骨骼肌细胞膜钠-钾泵的衰竭最终导致细胞溶解。另一方面,糖尿病酮症酸中*的高糖*性可激活骨骼肌细胞内的醛糖还原酶,使山梨醇和果糖产生增多,骨骼肌细胞内渗透压增高,引起渗透性细胞肿胀;而且糖尿病酮症酸中*引起电解质代谢紊乱可直接影响骨骼肌细胞的膜电位,钠和水渗入细胞内并蓄积,引起细胞水肿,导致细胞破坏和溶解。糖尿病酮症酸中*是糖尿病患者的一种急性并发症,起病急骤,合并严重的代谢紊乱状态,容易并发横纹肌溶解;而横纹肌溶解可进一步加重代谢紊乱,导致高钾血症、心律失常、高尿酸血症、肌红蛋白尿,损害肾小管,甚至引起急性肾衰竭,增加糖尿病酮症酸中*患者的死亡率。因此,提高对横纹肌溶解的认识,将血清肌酸激酶作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患者急症抢救时的常规检测指标,做到早期诊治,是横纹肌溶解治疗和避免急性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横纹肌溶解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去除诱因,减少进一步肌损伤,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加重。此病一旦明确诊断,即应及早补液、碱化尿液治疗,促进肌红蛋白和代谢性废物从尿液中清除。补液应以静脉补液为主,首选等渗盐水,起始可达10L/d,尿量维持在~ml/h;同时使用碳酸氢钠纠正代谢性酸中*、碱化尿液,使尿液pH维持在6.5~7.0。横纹肌溶解常见的并发症为急性肾衰竭,一旦发现合并急性肾衰竭的患者,应尽早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清除肌红蛋白、炎症因子等有*物质,促进内环境稳定,避免肾功能进一步恶化。本例患者因糖尿病酮症酸中*诱发横纹肌溶解,经积极纠正代谢性酸中*、电解质紊乱,及时大量补液、碱化尿液后,症状好转,肌酸激酶明显下降。
本例患者有糖尿病基础疾病,无外伤病史,诉双下肢乏力、酸痛,双下肢多肌群压痛(+);入院后查血清肌酸激酶持续升高,大于正常值10倍以上;虽未检测尿肌红蛋白,但患者入院时尿潜血++、尿蛋白+,并在肌酸激酶下降后消失,提示存在肌红蛋白尿,符合非创伤性横纹肌溶解的诊断标准。患者ALT、AST在正常范围内,可排除肝脏病变引起的肌酶升高;心电图未见异常,肌钙蛋白I(-),可排除无痛性心肌梗死;无结缔组织病病史,抗核抗体、ENA抗体谱均(-),可排除结缔组织病引起肌损伤;无他汀和贝特等特殊药物服用史,可排除药源性肌酶升高;患者入院前有恶心、呕吐病史3天,血气分析提示代谢性酸中*,尿酮体+++,提示为糖尿病酮症酸中*合并横纹肌溶解症。患者经过胰岛素维持血糖、纠正内环境紊乱、补液、碱化尿液等治疗后,症状体征好转,肌酸激酶明显下降。
糖尿病酮症酸中*(DKA)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之一,病情危重,目前,医院,DKA的病死率仍达5%,在老年、存在昏迷和低血压状态时预后更差。现在临床上DKA有成熟的治疗手段,早期干预效果好。因此及早正确的诊断,是治愈DKA的关键。但是其临床表现多样化,且常被诱发因素所掩盖,加之部分患者无糖尿病既往史,易出现误诊和漏诊,不能及时治疗而致病情恶化,导致严重后果。
出现误诊漏诊的原因主要有:
1、患者急诊时无典型的糖尿病酮症酸中*的症状、体征,如无明显的多饮、多尿、消瘦、乏力等症状,无明显脱水征和深大呼吸、呼气时伴有烂苹果味等,导致接诊医师不易想到DKA的可能。
2、主诊医生非内分泌专科医生,缺乏跨科知识,诊断思维局限。对糖尿病酮症酸中*缺乏足够认识和警惕,尤其对青少年初发1型糖尿病及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警惕性不高。
3、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不详细,未注意到糖尿病酮症酸中*相关的蛛丝马迹,特别是既往无糖尿病病史者,更容易忽略相关检查,导致漏诊或误诊。
4、主诊医生临床上对患者的症状体征缺乏发散性思维,没有综合分析判断,易主观臆断,先入为主,造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对临床资料全面综合分析是造成误诊误治的关键因素。
5、对临床上诊断不明确的患者,没有及时充分利用血糖、尿生化等检查化验给予确诊的相应支持。
临床工作中,为减少DKA的误诊漏诊,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重视病史采集
年Malney就强调:“诊断70%依靠病史,20%依靠物理检查,仅10%依靠特殊检查。”病史决定查体和思维方向,对危重急诊患者,询问病史既要有重点又要有广度与深度,同时勿以自己的意愿引导患者造成病史诉说的不客观。详细客观采集并缜密分析是诊断的关键。
2、重视体格检查
体检是诊断疾病不可缺少的步骤,是病史的验证与补充,这项基本功的掌握对提高医疗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既要从头到脚系统地检查,更要围绕病史与体检所见进行重点与追踪检查。为使检查准确、细致与全面,为防止失误,可以系统地、反复地检查,以排除因体位、空腹、饱餐、排便、排尿前后等因素的影响,也可以参照器械或辅助检查的结果,再行检查,还可以在别人检查所见后自己再去检查以比较结果,更需要在病情变化时反复系统检查,不仅可以大大减少误诊的可能,也是一个锻炼和提高体检基本功的好方法。
3、重视动态观察
对临床表现不典型而一时难以确诊或临床治疗效果不明显的病例,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反复查体,动态检查,不断更新思维,扩展思路,尽快明确诊断。
4、重视拓展、提高自身业务
急诊患者有其特殊性,要求能尽快明确诊断取得疗效,故对急诊科医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急诊医师,须加强学习,善于总结,不断完善全科知识,开阔视野,才能尽量减少误诊漏诊。
为迅速确定诊断、判断严重程度、寻找诱因,应重点询问病史和查体,特别注意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频率及强度、呼出气体气味、脱水程度、心脏及肾脏的功能状态、有无感染等应激状态等,并同步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对于该病例,全科医生还须特别留意患者的精神和神志状况,防止其病情进展出现意识障碍。
总之,DKA的诊断并不困难,关键在于医生要想到该病的可能,特别是对于本病例这种症状不典型的患者,更要提高警惕性。应特别留意某些发病急骤的1型糖尿病患者,切勿将其误诊为急性感染或急腹症。此外,还有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起病隐蔽,病后多年未被诊断,但也可能因各种诱因发作DKA。此时,不要因患者无糖尿病病史而完全排除DKA可能。对于无糖尿病病史者,一定要检查血糖。
★绑定医纬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