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二型糖尿病的增加,全拜肥胖和生活方式所赐?基因与表观遗传也起了很大作用。
年轻瘦子中的二型糖尿病患者增多,意味着饮食不健康和不注意锻炼者有二型糖尿病风险。这也包括许多民族、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女性、糖尿病家族遗传史的人。医生越来越多地见到年轻的糖尿病患者,甚至有7岁就患有糖尿病的。
澳大利亚中部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在世界上都排得上号,土著患病率是非土著的3倍,一些针对偏远部落的研究显示,他们的二型糖尿病流行程度是30%,而非土著患病率只有5%。
这意味着生活方式不是唯一决定因素,或许是基因和现代生活等因素共同起着作用。
二型糖尿病占到糖尿病案例的90%,主要影响超重或肥胖的中老年人。它被认为受到两个因素驱动,胰腺无法产生足够的胰岛素,及胰岛素失活而无法调节血糖。
二型糖尿病机制尚未完全弄清楚,但不同人群生理机制不同,与额外的脂肪囤积、肌肉活动减少、葡萄糖摄取能力降低及遗传易感性有关。
相比之下,一型糖尿病与生活方式无关,发生在儿童及年轻人身上,与胰腺的胰岛素生产细胞完全破坏有关。机制上不清楚,但或许与遗传易感性和环境触发因素有关,比如病*或*素。
两种类型的糖尿病可能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未积极治疗,可能造成肢体损伤。
有研究说,年轻瘦子患二型糖尿病是由于表观遗传的影响。基因表达会受到环境影响,而不是基因本身的改变。这一过程早在子宫中就已发生。比如肥胖和妊娠糖尿病,孕妇在怀孕前没有这种症状,但怀孕后这些症状将影响发育中的胎儿的基因表达。而这或许会带来慢性疾病的易感性,比如糖尿病。一些民族患妊娠糖尿病风险很高,土著女性患病率是非土著女性的两倍。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许多研究揭示,在未出现糖尿病损伤之前就积极治疗能预防心脏病、肾功能衰竭、失明等并发症。积极的治疗意味着我们要尽可能将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里。这既需要药物治疗也需要改变生活方式。发生并发症后再治疗,不仅花费高,而且效果不佳。分析过去20年的主要糖尿病研究后研究者发现保持接近正常的血糖水平会令肾、眼睛、心脏的并发症更少发生。
限制血糖控制的主要因素是低血糖,这会带来不适、晕眩甚至昏迷。因为如此,我们需要能更好控制血糖且不会有低血糖风险的药物。现代药物治疗已有改进,能在疾病早期进行治疗,生活方式的改变能对治疗带来好处,但随着二型糖尿病的恶化这一助力也会消失。
由于并发的心脏病和中风,二型糖尿病患者的早逝率是普遍人群的3倍,且寿命损失比乳腺癌、肺癌、肠癌还要多。*府需要意识到,二型糖尿病的有效新疗法的重要性,充足的临床服务来管理这类复杂的慢性疾病,尤其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