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都是衡量血糖的指标,那么对于糖尿病的诊断和筛查,首选血糖,还是首选糖化血红蛋白呢?医院的纪立农教授就此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
流行病学的启示
~年由杨文英教授牵头进行的大型流调,采用血糖为诊断和筛查指标,糖尿病的患病率为9.7%,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为15.5%;而年宁光教授牵头的流调在血糖的基础上,还采用了HbA1c,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1.6%,较之前增加了1.9%,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为50.1%,较之前增加了34.6%。
在社区的高危人群中,对患者采用HbA1c≥6.5%为诊断指标,糖尿病的患病率为6.5%,而采用OGTT为诊断指标的,患病率为11.1%;在医院的高危人群中,对患者采用HbA1c≥6.5%为诊断指标,糖尿病的患病率为29.1%,而采用OGTT为诊断指标的,患病率为46.2%。可见,采用两种指标诊断和筛查糖尿病所得到的结果影响很大。来自96个人群的纳入,例的研究显示,仅采用HbA1c诊断糖尿病的患病率要高于仅采用OGTT诊断糖尿病的患病率。
基于血糖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血糖诊断糖尿病切点的确定是基于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与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来确定的,当二者大于诊断切点时,视网膜病变的发生风险会显著上升。基于中国的研究显示,当空腹血糖>7.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7mmol/L,HbA1c>6.4%时,视网膜病变的发生风险明显升高。北京平谷研究显示,当空腹血糖>7.03mmol/L,HbA1c>6.4%时,视网膜病变的发生风险将显著增加。
采用OGTT与HbA1c筛查和诊断糖尿病各有优缺点。OGTT的优点:是诊断的金标准,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相关;缺点:测定需空腹,耗费时间,生物变异性大,缺乏重复性,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缺乏一致性。从基因学的角度来看,2型糖尿病相关的基因与空腹血糖增高的基因有一定的重叠,但不完全吻合。
基于HbA1c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HbA1c筛查和诊断糖尿病的优点为:不需要空腹,节省时间,日间变异性低,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相关(流行病学、RCT研究)。年国际专家委员会建议将HbA1c≥6.5%做为糖尿病的诊断指标,随后年ADA,年WHO采纳该建议。在南亚人群采用HbA1c做为糖尿病诊断标准可增加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南亚人群中HbA1c的增高与缺铁性贫血指标相关。
最后,纪立农教授总结道:基于群体研究中血糖和HbA1c的糖尿病诊断切点分别根据血糖或HbA1c与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而独立获得,缺乏个体精准性;符合血糖和HbA1c的糖尿病诊断切点的糖尿病患者仅有部分重叠,部分患者仅满足血糖或HbA1c的糖尿病诊断切点;缺铁性贫血或缺铁状态是导致HbA1c与血糖分离的主要原因;符合血糖或HbA1c的糖尿病诊断切点的部分个体仅轻度非进展性血糖增高,这些个体并发症发生风险非常低,在目前的血糖诊断体系下被“误诊”为糖尿病;基于群体研究中血糖和基于HbA1c的糖尿病诊断方法各自有优缺点和适用的人群特异性;建立在大规模前瞻性队列的糖尿病自然病程研究是实现精准诊断糖尿病的必经之路。
hi,看官!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记得要分享哦!哦对了,点个赞也行.......
————博慧斯-POCT领导企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