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糖尿病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隐秘的ldquo凶手rdquo,
TUhjnbcbe - 2021/8/14 20:31:00

作者

徐奕胜

单位

赣医院

某日,我室在对住院部某患者(女,34岁,临床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脑脊液标本进行狼疮细胞学检查时,意外发现一种菌的存在,经特殊染色后最终确定。

而在查阅病例后,发现患者的病程大有隐情,看似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却另有隐秘的“凶手”,而这一切的发生又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有关联。到底是谁呢,且听我娓娓道来。

患者,女,34岁,因“确诊狼疮性肾炎半年,反复晕厥1周”入院。1周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晕厥,每次持续约2~3分钟,伴小便失禁,发作前有心悸、呼吸困难不适,醒后感下肢乏力,无畏寒、发热,无胸痛,无抽搐等。

既往史:血压升高1年余,最高血压大于/mmHg。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外伤、输血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查体:体温36.9℃,脉搏次/分,血压/79mmHg。神志清,皮肤无*染及出血点,双肺呼吸音清,心律齐,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咽部无充血,全腹无压痛,肝肾区无压痛、叩击痛,肝脾肋下未触及。

血常规结果如图1所示,WBC10.6×/L,中性粒细胞比率80.0%,淋巴细胞比率14.2%,单核细胞比率5.7%,嗜碱性粒细胞比率0.1%,RBC3.29×/L,HGBg/L,MCV90.8fL,PLT×/L,C-反应蛋白2.12mg/L。

(图1)

凝血结果如图2,Fbg4.23g/L,D-D二聚体5.43ug/mL。

(图2)

生化结果如图3、4,BUN11.47mmol/L,Creaumol/L,UAumol/L,HCY26.0umol/L,Ca2.95mmol/L,GGTU/L,TG2.97mmol/L,前白蛋白.2mg/L。

(图3)

(图4)

超敏肌钙蛋白Ⅰ结果0.ng/mL,如图5。

(图5)

风湿三项(ASO、RF、CRP)、免疫球蛋白三项(IgA、IgG、IgM)、补体两项(C3、C4):IgG5.39g/L↓,C40.66g/L↑,如图6。

(图6)

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正常,如图7。

(图7)

抗结核抗体(金标法):阴性,如图8。

(图8)

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及相关既往史、临床症状,诊断如下:

1、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诊断依据:青年女,慢性病程,既往有双下肢水肿、面部红斑等症状,抗核抗体升高、免疫学异常等,予以激素、羟氯喹、环磷酰胺免疫抑制治疗后水肿消退。

2、晕厥查因:①低血糖昏迷?②病*性脑膜炎?③癫痫?④狼疮性脑病?

3、慢性肾功能不全,依据:既往我院已诊断。

4、高血压病3级,依据:既往我院已诊断。

5、继发性糖尿病,依据:既往我院已诊断。

6、子宫腺肌病。

7、子宫浆膜下层平滑肌瘤。

查阅电子病历可知:患者入院后第一日未再发晕厥,昨日有低热,今日仍有头晕、无发热。行头颅CT、胸部正侧位均未见异常。颈椎正侧左右斜位:颈椎退行性变。根据患者低热且偶有咳嗽,入院时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但胸片未见异常,目前考虑上呼吸道感染可能性大。

第二日晨仍有低热,下午突发神志不清,伴短暂肢体抽搐,心率阵发性升高至次/分,血压上升至/mmHg,约2~3分钟后上述症状可缓解,神志逐渐恢复正常。

邀请ICU及神经内科会诊,意见如下:1、抽搐查因:狼疮性脑病?2、完善腰穿检查。当晚转入神经内科后,为明确病情,行腰椎穿刺术,测压力33cmH2O,取约5mL脑脊液送检。

第三日患者诉有头痛,伴双下肢乏力,脑脊液生化结果,脑脊液蛋白定量mg/L↑(参考值~mg/L),如图9。脑脊液常规:白细胞×/L,潘氏试验阳性。

(图9)

由于患者既往有SLE,现怀疑为狼疮性脑病,于是完善自身免疫性抗体及红斑狼疮细胞学检查。抗核抗体两项(ANA.、dsDNA):ANA.0U/mL↑,如图10。

(图10)

自身抗体12项:SS-A/Ro60和SS-A/Ro52均阳性,如图11。

(图11)

细胞形态室在接到临床送检的狼疮细胞学检查时,染色后未见红斑狼疮细胞,却发现有少量真菌(新型隐球菌可能性大),如图12、13。

(图12)

(图13)

几日后,微生物组同事报告脑脊液培养:隐球菌(+)。结合病史、脑脊液化验结果,补充诊断:隐球菌脑膜炎。

翻阅患者入院诊疗过程可谓是有点曲折,虽然最后查明是新型隐球菌,但它作为一个隐秘的“凶手”,却始终藏匿得完美无缺,到底是为何呢,这就需要对此菌有一定的了解。

(1)隐球菌病(cryptococcosis)是由隐球菌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肺部或播散性感染性疾病,主要引起脑膜炎和肺炎,也可引起皮肤、骨骼或内脏器官感染。

隐球菌属包括17个种和18个变种,临床上分离的致病菌主要是新型隐球菌,我国有A、B、D及AD型存在,以A型最多见,尚未发现C型。

新型隐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在鸽粪中大量存在,也可以存在人体表、口腔和肠道中。可侵犯人和动物,一般为外源性感染,也可致内源性感染。

对人类而言,它通常是条件致病菌,好发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患者、器官移植及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者。

其临床表现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包括三型:脑膜炎型、脑膜脑炎型、脑瘤型。结合患者有颅内高压33cmH2O(脑脊液压力明显增高,大多数超过20cmH2O,甚至超过30cmH2O)、抽搐、晕厥等症状,加上实验室检出新型隐球菌,考虑该菌已感染中枢神经系统,且为较早期。

(2)本案例中患者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在药物治疗过程中一般会使用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而容易被新型隐球菌感染的患者中,恰巧有免疫力低下使用激素者,故综合分析考虑,患者易患隐球菌病为SLE所致。

(3)由于患者的既往SLE病史致使临床一直在思考狼疮性脑病的可能性,随着脑脊液的细胞学检查,证实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隐球菌感染,故在工作中应仔细做排除诊断及相关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因所在。特别是对于免疫力低下患者,尤其应注意是否有条件致病菌的可能。

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本案例的隐球菌脑膜炎应注意与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病*性脑膜炎及脑肿瘤相鉴别。

隐球菌病的诊断需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分析,确诊有赖于从各种标本中分离出隐球菌或病理发现隐球菌,其中脑脊液或其他标本墨汁染色镜检是诊断隐球菌的常用方法。

在这一场碟中谍式的病例追踪中,新型隐球菌确实容易被患者的既往病史(系统性红斑狼疮)所遮盖,进而误导临床思考狼疮性脑病,临床及时的脑脊液穿刺加上实验室精确的检出病原菌,帮助患者提早发现病因,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1]林果为,王吉耀,葛均波.实用内科学第1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陈东科,孙长贵.实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与图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来源:检验医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隐秘的ldquo凶手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