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1/8/25 18:41:00
汤剂是中药最为常见的剂型之一,自商代伊尹创制汤液以来沿用至今,经久不衰。是的,伊尹步入*坛的敲门砖就是其极善煲汤,其调和饮食五味的理念是中医汤药理论的雏形。好吧,小编是个彻头彻尾的吃货,熬药不就是把药煮了喝汤吗?所谓:“中国人吃所有能吃的东西,并把不能吃的东西叫做中药,然后想办法吃下去……”,今天,在下就以一名资深吃货的角度,好好说说怎么熬药才好喝,哦不,才科学。在熬药界,顶级神器是做紫雪散时用的金锅银铲。但平民百姓家没法学习土豪,都用瓦锅瓦罐砂锅瓷器代替,最好是还能有个盖。实在没办法了,质量好、能做炊具的不锈钢、没掉瓷的搪瓷制品也凑合,然而,铁、铝一类可能与药材反应的材料是绝对禁止使用的。有了锅,就得有水,古人命名了N多种名头的水:1、常流水:就是一直在流动的水……2、甘澜水:也叫千扬水,就是把水放在盆内,用瓢将水扬起来,倒下去,直至水面上有无数水珠滚来滚去为止。3、米泔水:即是淘米水。主要用它来吸其中药材所含的油脂,减弱药物的辛燥气味和滑肠作用,调理脾胃,增进饮食。4、酒水合煎:使将部分难溶于水的物质更易于煎出,从而增强药效。然而……现在我们才不管这么多,都是简单粗暴地用矿泉水或者自来水。煲汤的人都知道,汤熬得好不好关键在火候,而煎药的火候分为文火和武火两种:文火,即指小火慢炖,指使温度上升及水液蒸发缓慢的火候。武火,又称急火,即大火迅速使汤液沸腾,指温度上升及水液蒸发迅速的火候。Ok,该介绍的都介绍了,开始真刀真枪的熬药啦!熬药的顺序一般为:1、先将药材浸泡30~60分钟,根、种子、果实类药物浸泡时间可以更长,天气炎热时浸泡时间也可相应缩短。用水量一般以水面高出药材表面十公分为宜。泡药时要翻动观察以利药物均匀吸水、泡透,最终加水量以在浸泡吸满水的药面上2至3公分为佳。特殊情况遵医嘱。2、武火先煎,文火后煎。一般来讲,解表药、清热药宜武火,时间宜短,煮沸后3~5分钟即可出锅。补养药宜文火,时间宜长,煮沸后30~60分钟才可装盘,哦不,装碗。一般服药是的剂量是指一剂药经两次煎煮合并后的药液量。成人为-毫升,每日两次。儿童-毫升,每日两到三次服或少量频服。药煎好后应趁热及时滤出药液,以免因温度降低而影响煎液的滤出及有效成分的含量,滤药时应压榨药渣,使药液尽量滤出。但是,还有一些情况是不能按常理出牌的。一些质重,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药物,比如磁石、代赭石、生铁落、生石膏、寒水石、紫石英、龙骨、牡蛎、海蛤壳、瓦楞子、珍珠母、石决明、紫贝齿、龟甲、鳖甲等;一些有*的药物,比如附子、川乌、草乌等,都宜先煎45~60分钟,以使有效成分析出或者降低*性。一些气味芳香,久煎有效成分易于挥发的药物,比如薄荷、青蒿、砂仁、沉香、白豆蔻、草豆蔻等;一些久煎破坏其有效成分的药物,比如大*、钩藤、番泻叶等宜在其他药物煎沸后5~10分钟放入,提高疗效。某些有效成分易溶于水,或者极其贵重,或者只能做成散剂的药物甚至可以用滚烫的开水或药液或凉水酌情泡服,加盖闷润,减少挥发。一些黏性强、粉末状或者表面带有绒毛的药物,比如蛤粉、滑石、旋覆花、车前子、蒲*等。宜先用纱布袋装好,再与其他药物同煎,防治药物浑浊,刺激咽喉,或者沉入锅底。一些贵重的药材,比如人参、西洋参、羚羊角等,宜另煎2~3小时,其药液可与其他药液分开单服或者同服。一些胶类药物及黏性大而易溶的药物,比如阿胶、鹿角胶、龟甲胶、鸡血藤胶、蜂蜜、饴糖等,可单用水、*酒、或者其他药物的药液将此类药物加热烊化服用。一些与其他药物同煎易使汤液浑浊,或吸水量较大的药物比如灶心土、玉米须、丝瓜络、金钱草等宜先煎后取其上清液代水煮其他药物。中药之汤剂,是患者康复的希望,是中医与疾病作战的一线主力*,如何认真严谨求全责备也不为过,小小的一壶药可通天地阴阳之理,可解黎民苍生之厄。古人对煎药的重视已经到了对煎药时辰都苛求的地步,今人不必遵循古人的繁文缛节,然“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的古训一定要铭记于心!文:伊学晟图: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帅编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