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降糖药该吃也吃了,你们说换胰岛素也换了,为什么血糖还是控制不好?”
“医生,为什么我父亲胰岛素剂量用这么大了,血糖还是这么高?”
“医生,现在我父亲胸闷气急的情况越来越频繁,是不是和血糖控制不好有关啊?”
这是我们神经内科的一位患者:王某,男性,69岁,入院诊断:脑梗死、高血压病、糖尿病,既往有糖尿病病史20年,家中多人有糖尿病病史,饮食控制欠佳。起初口服降糖药治疗,近10年开始胰岛素治疗,现用诺和灵R每天多单位,血糖控制不达标,餐后两小时血糖仍维持在15mmol/L以上,并于5年前出现胸闷憋气,已排除冠心病。
看到以上病例,你是不是也有一样的疑惑?为什么用了这么大剂量的药去降血糖,却收效甚微呢?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的那些事儿!
何为胰岛素抵抗?我们首先要知道: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标志的慢性全身性内分泌代谢疾病。它的发生主要在于这两个基本环节: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缺乏。
我们今天讲的就是其中一个环节——胰岛素抵抗:它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胰岛素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效率下降,对抑制肝葡萄糖输出的效应减弱,需机体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才能代偿此种缺陷。
简而言之:本来10个士兵(胰岛素)可以抵御20个入侵者(血糖),而现在,10个士兵只能抵御10个入侵者了,那么入侵者还是有20个,该怎么办?只能再增加10个士兵来达到以前的效果,这就叫做胰岛素抵抗。
可能“胰岛素抵抗”这个名词你很陌生,但是它“混迹”的疾病你一定很熟悉:比如糖尿病、高血压病、肥胖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痛风、多囊卵巢综合征、老年痴呆等等,而且它不仅是中老年人的“专利”,还可存在于青少年、妊娠期妇女中。
为什么会产生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清楚。医学上我们按胰岛素抵抗产生的部位分为受体前、受体水平和受体后三类,这部分因涉及专业的生物化学知识就不过多赘述了。但我们要知道:胰岛素抵抗并非单一致病,它和环境、遗传、生活、行为因素均有重要关系。
1.遗传因素:比如胰岛素基因突变、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等,这类我们称之为原发性胰岛素抵抗。
2.环境因素:这类我们称之为继发性胰岛素抵抗。
(1)年龄:一般随着年龄增长,葡萄糖耐量下降。
(2)肥胖、缺乏体力活动:肥胖是导致胰岛素抵抗最主要原因,尤其是中心性肥胖,这主要与长期运动量不足和饮食能量摄人过多有关。临床上我们看到的2型糖尿病患者大多伴有肥胖、长期高血糖、高游离脂肪酸血症等。
(3)吸烟:经研究表明:长期吸烟者往往有高胰岛素血症和脂质代谢紊乱,易产生胰岛素抵抗。
(4)饮食:长期的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低膳食纤维饮食也会导致胰岛素抵抗。
(5)此外药物因素、长期处于应激状态等均易导致胰岛素抵抗。
如何改善胰岛素抵抗?既然知道了胰岛素抵抗产生的的原因,那么“对症下药”就是关键。上面我们说了它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遗传及环境两大类因素,遗传已无法改变,那么着重从环境因素入手:
1.饮食控制:
在饮食上我们主张复杂碳水化合物饮食,增加纤维素的摄入,减少脂肪(特别是饱和脂肪、反式脂肪)的摄入。
纤维素的选择上蔬菜优于水果,尽量进食非淀粉类蔬菜如青菜、生菜、莴苣、*瓜等。当然,你也可以选择淀粉类蔬菜来充当碳水化合物的来源,比如胡萝卜、土豆、南瓜。玉米等。
水果可以吃,但是量一定控制,如果超过了量就要扣减主食。种类上可以选择如雪莲果、黑莓、覆盆子等。禁忌水果罐头或者果汁,含糖量太高。
2.运动:适量运动,保持体重。肥胖者需进行长期科学规律的运动,降低体重。
3.戒烟。
4.胰岛素增敏剂的使用:
(1)双胍类:如临床上常用的二甲双胍:它是一种不刺激胰岛素分泌的增敏剂,它可以增加肌肉组织摄取葡萄糖,减少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改善胰岛素抵抗。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增加肝脏胰岛素敏感性为10-30%,增加骨骼肌胰岛素敏感性为2-40%。
(2)噻唑烷二酮类: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它可以增加骨骼肌摄取葡萄糖,减少脂肪组织分解,改善胰岛素抵抗。我们发现:其与胰岛素合用,可以使胰岛素用量减少30%。
医生总结:对于控制糖尿病,特别是Ⅱ型糖尿病,不能一味盲目地降血糖,健康饮食、适当锻炼、减少压力、正确用药,从而减少胰岛素抵抗,这才是关键!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