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糖尿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周末讲坛别让抑郁缠上你环球健康
TUhjnbcbe - 2023/1/17 19:27:00
北京知名青春痘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210312/8740638.html

考评、评优、写总结、年终奖……很多人为此焦虑,回家过年、被父母逼婚、送礼压力……年底年初,正是总结一年工作,为下一年做好打算的时候,也是容易引发抑郁症的时候。

本期医院抑郁症治疗中心的专家为读者撰写以抑郁症为主题的文章。心理专家提醒,快过年了,大家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防止抑郁情绪出现。

你抑郁了吗?我们有“药”

抑郁症,一个已经闯入了公众视野并被逐渐重视的精神科疾病,像只无声的“怪兽”一样咬伤了一个又一个人。

在病区内查房时,医生经常会询问患者的切身感受,记得有一个年轻的患者这么描述,他说像《哈利波特》中刻画的“摄*怪”之吻,感觉被蚕食了所有美好的感觉、快乐的记忆,好像再也不会开心起来了,直到剩下最痛苦的回忆,迫使我们面对可怕的记忆。诚然,有人畏惧,说抑郁症是洪水猛兽,会要了性命,却也有人不以为然,称其只是情绪上的小感冒,不值得大动干戈……一时间,众说纷纭。那这只“摄*怪”究竟是如何长大的?会攻击什么样的人群?到底有多大能量呢?

“生母不详,靠吃百家饭长大”

截至目前,抑郁症真正明确的发病机制仍是未知,尚停留在各派系的学说层面,因其病因的复杂性,称其为一组疾病较之于一种疾病更为准确。

遗传学研究家系调查结果表明与抑郁障碍患者血缘关系越近的亲属,患病的概率就会越高,一级亲属甚至能达到比正常人高2~3倍的发病率。

神经生化及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改变亦是目前方兴未艾的热点研究之一,有不少的研究报道已证实,情感障碍的患者存在生物胺水平或生物胺神经通路功能乃至结构的异常,人脑内的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三种神经递质像快递员一般把人脑内的信息跨过细胞之间的间隙而传递出去,如果这些快递员罢工或是有人偷懒,那么下一个等着收货的脑细胞接收的信号减弱或改变,人体就会出现各种各样诸如失眠、焦虑、恐惧、抑郁等症状,更严重的可发展为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疾病。

最容易被公众所熟知的病因莫过于心理、社会因素了,一些诸如天灾、人祸般的应激性生活事件,丧偶、离婚、失恋、失业、严重躯体疾病等负性生活事件均是抑郁症发生的应激源,基于每个人的文化背景、承受能力、认知水平的不同,对待此类应激源的表现也大不相同。跌倒了,爬起来,哭一会儿,拍拍身上的土,总结下接着走这是正常应激反应,坐地下起不来,越哭越痛苦,抬不起脚来,那多半已经是病态。

谁更容易被“抓住不放”

提及抑郁症,首先出现在大家脑海里的或许是一连串名人的名字:张国荣、*、海子、乔任梁……仿佛高级知识分子、高社会地位人士自我要求高才会步入怪圈罹患此病,其实不然。任何社会阶层均可能患病,低社会阶层尤甚,面对经济压力,仅维持生存都达不到满足的话,挫败感往往更加致命。有数据显示,抑郁症女性患者的发病率大约是男性的两倍,35岁~45岁女性发病率最高。另外,单身适龄人士比已婚者发病率要高,有家族史的患病可能亦会增加。

长期服用降血压、治疗关节炎或帕金森症药物的患者,药物副作用致使神经兴奋性降低,精神抑制,会导致抑郁症的产生。慢性疾病的患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甲亢等,由于病程长,愈后效果不佳,可导致患者自理能力下降,心理自卑感增强,加之持续的高医疗支出等,患抑郁症的可能性会增加。

另外,有烟酒嗜好、药物甚至是*品依赖的人,在不利的环境因素作用下易产生焦虑,对待事业及生活责任感重,自我负担重,极易形成紧张高节奏的生活模式、焦虑情绪的膨胀。同时,人际关系不良、内心狭隘者也属于抑郁症高危人群。

抑郁症是情绪感冒吗

有些人为了安抚患者心理会打这么一个比喻,说抑郁症不过是“情绪的感冒”,不用太当回事,对此,我不敢苟同。虽说抑郁症属于情感疾病谱系,为一自限性疾病,存在一定自愈的可能,但这样不加干预地等待危险性很大,持续心境低落感,悲观厌世,生活质量低下,任其发展会存在极高的自杀风险,后果将难以想象。

抑郁症影响的不只是简单的情绪,常常会伴有一些躯体症状,如食欲减退后的日渐消瘦、睡眠障碍、性欲低下、反复或持续出现的头痛、头晕、胸闷、气短、全身无力、心悸、胃纳失常等,当这些症状出现后短时间内得不到缓解同样会加重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会因此提升治疗难度。

部分抑郁症患者会伴有诸如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不能准确客观地看待问题,会用一个错误的理论去解释一个错误的现象,过度放大化面对问题,然后刨根问底,最后只能是越陷越深,难以自拔。

抑郁症同时会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如思维迟缓、行动缓慢、语速慢、声调低、记忆力减退等均会对患者的正常社会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重则会失去自理能力。同时,抑郁症患者4%~10.6%的高自杀率会酿成更严重的后果,对患者、家庭都是巨大的打击。

社会方面的影响也让人大跌眼镜,单论经济负担方面,美国年因抑郁障碍所致的费用为亿美元,其中1/3为直接医疗费用,英国年所致费用超过90亿英镑,其中3.7亿英镑为直接医疗费用。国内目前尚缺乏权威的全国性的资料研究,翟金国教授等报道的年山东某地区抑郁症年人均总经济花费为.82元,年~年调查的山东省年人均总经济花费数据上升.86元。其他间接的损失,如工厂的减产,治疗病人及其家庭外的花费、痛苦和折磨等对社会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虽然抑郁症存在以上诸多的问题和困难,但科学在进步,医疗在发展,及时发现疾病,正确对待,第一时间寻求专业帮助,尽早诊断,接受合理化标准化的治疗,达到临床的治愈目标已不是难题。

我们可以“仿效”《哈利波特》中的对“摄*怪”的抗御方式,坚持一种正面的力量,保持一颗乐观的心,即使在黑暗的时候仍然会有快乐,秉承这种快乐,喊出你的那句“呼神护卫”,便能召唤出能驱逐病魔的守护神。

诊治抑郁症有了量化尺子

传统的精神科评估,主要依靠医生在和患者的交谈中收集信息、察言观色。由于不同医生的经验水平不同、询问的方式和角度不同、交谈的时间地点不同,不同的医生对同一个患者的诊断评估往往千差万别。所以精神科医生在看病时,经常会遇到病人质疑:“医生就问了几个问题,凭什么给我诊断?为什么要吃这些药?”经验欠缺的医生也会有类似的困惑:患者的情况到底有没有好转?什么情况下需要调整药物的剂量?医患双方都急需一些系统的工具和方法,作为临床判断的客观依据。

传统的精神科评估,主要依靠医生在和患者的交谈中收集信息、察言观色。由于不同医生的经验水平不同、询问的方式和角度不同、交谈的时间地点不同,不同的医生对同一个患者的诊断评估往往千差万别。所以精神科医生在看病时,经常会遇到病人质疑:“医生就问了几个问题,凭什么给我诊断?为什么要吃这些药?”经验欠缺的医生也会有类似的困惑:患者的情况到底有没有好转?什么情况下需要调整药物的剂量?医患双方都急需一些系统的工具和方法,作为临床判断的客观依据。

当前,国内外的各种研究都表明,患者使用一系列的评估量表对抑郁症状进行自评,然后由医生根据自评结果,按照一套量化指标去决定调整药物的决策点,可以大大提高不同医疗机构、不同医生之间的一致性和治疗有效性。这种治疗方式,医院抑郁症治疗中心引进并进行了研究,目前正在逐步向临床推广。换句话说,在这种治疗模式下,诊治抑郁症有了看得见、摸得着、规范、统一的尺子。

医院精神心理国家临床研究中心开发了一套患者在线自评系统以及相关的APP。患者就诊并被纳入研究后,就可以在这个系统注册。此后每天花费几分钟或十几分钟,使用系统内置的几个自评量表,完成对自己病情、疗效、服药体验的评估。在预约下一次就诊之前,医生可以在系统的医生端看到患者每日的病情变化和总体趋势。系统会根据一系列复杂的算法,提供评估结论和治疗调整建议,给医生决策做出参考。

大家可不要把这些患者自我评估的量表和网络上、杂志上的评估量表画等号。那些量表只能用于初步筛查,不能作为诊断依据,更不能作为治疗决策的依据。量化评估工具是一系列经过严谨研究、临床验证的量表组合,要由专业的医生来解读结果才有意义。

未来,这些工具还会进一步扩充,抑郁症的评估不仅有尺子,还有情绪的“血压计”和“温度计”。

吃动情绪关乎你能否走出抑郁

户外运动是良方

抑郁症在症状尚不典型之前,通常存在前驱期表现。出现长期睡眠质量下降、没有食欲、持续的疲乏感,以前感兴趣的事情如今失去了吸引力等症状,应引起我们的警惕。

当我们出现上文提到的抑郁症状时,及时干预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运动是一种有效改善轻度抑郁症的方法。运动时大脑分泌的内啡肽是一种类似吗啡的化学递质,可以给人带来欣快感、减轻心理压力。运动的具体方式应根据自身体质、兴趣爱好来选择,建议患者每周3次以上,每次持续30分钟~60分钟的有氧运动较为适宜。

饮食起居自我调整

健康均衡的饮食对各类疾病都有好处,抑郁症也不例外,不鼓励存在抑郁症状的患者饮用浓茶、浓咖啡、酒类等具有精神活性的饮料;在保证正常能量摄入的基础上减少高脂肪食品,增加谷类、水果、蔬菜量,深海鱼、香蕉、樱桃、南瓜、菠菜等均有利于改善抑郁情绪。大多数人在症状出现早期伴有睡眠障碍,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尤为重要。把床当作睡眠专用场所,卧室尽量避光、并保持温度适宜,白天尽量不卧床(规律午休除外),力求生活作息规律,睡前减少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的时间,不靠饮酒助眠,不在饥肠辘辘时入睡,不长期服用同一种安眠药。当我们身边的人带有抑郁情绪,请保持冷静客观的态度对待他,过多的描述病中的行为或努力表达同情与惋惜都是不明智的。不要试图改变对方,照顾好自己的情绪,为他提供陪伴、尊重与接纳,建议患者寻求专业的帮助。

要学会控制情绪

避免和从前的自己作比较,接纳当下的自己,把抑郁症当作普通疾病看待;避免在抑郁情绪下做出重大决定,需要做决定时多和亲人朋友商议。处在抑郁情绪里的人往往比平时更加敏感,更容易获取悲观消极的信息。当我们身边的人带有抑郁情绪,请不要试图改变对方,不要盲目鼓励对方,更不要指责对方。有时,他们知道周围人都在帮助自己,而自己的表现却难以让周围人满意,从而陷入自责、自卑的恶性循环。倘若发现上述情况,请先照顾好我们自己的情绪,为他提供宽容与尊重、陪伴与接纳,请保持冷静客观的态度对待他,避免过多描述病中的行为或努力表达同情和惋惜,理智地建议患者寻求专业治疗的帮助。

治抑郁症抓住三个重点

现如今,抑郁症褪去“时髦”的外衣,成为生活中最晦暗无光的部分。殊不知,及时有效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摆脱困扰,回归阳光普照的生活。

治抑郁症不能“拿来主义”

有病人这样说,“我吃的这个药,是某某某送给我的,他跟我有同样的症状,吃了药病治好了,可我自己吃了药却没有效果”。还有一部分病人刻意掩饰自杀想法,表面看起来症状不算严重,从他人手中获取药物积攒起来一次性服用,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在此提醒大家,妥善保管精神科药品,建议有类似症状的人及时就诊,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除了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抗焦虑药、心境稳定剂等常作为辅助用药治疗抑郁症,以取得快速起效、增强疗效的作用。当然,也不是药越多越好。医生决策时不仅要优选疗效好的药物,同时也要排除不良反应及患者无法耐受的药物。有些患者急于康复,主动要求多吃药、快加药,强迫自己忍受所有不良反应,被医生拒绝后反而埋怨医生不理解自己的痛苦。无论患者还是医生,都要理性看待药物的作用。

开始药物治疗后,何时起效便成为患者和家属最关心的问题。早在抑郁症状出现以前,大脑某些微观结构已发生改变,抑郁症状只是大脑内部改变引发的一系列连串反应中最后被我们观察到的部分。同理,抗抑郁药作用于大脑中枢相应部位后,尽管已经发挥作用,但“连锁反应”的逐步完成必然带来疗效延迟表达的结果。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抑郁症患者在使用药物后,往往要等待两周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观察到疗效。

轻度抑郁首选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无需考虑药物不良反应,往往受到青少年患者、孕产期患者的青睐。国际主流抑郁障碍治疗指南推荐个别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治疗)作为轻度抑郁发作的首选方案。心理治疗要考虑治疗师资质、来访者配合度、疗程设置等多种问题,疗效因人而异。

精彩视频不容错过

1
查看完整版本: 周末讲坛别让抑郁缠上你环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