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患有糖尿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稳定血糖,以免血糖出现异常波动,或者居高不下,诱发糖尿病并发症。
多数糖尿病患者,在确诊糖尿病后,只注重自己的血糖控制,认为只要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就不会有其他危害出现,但其实除了要控制血糖以外,还要对身体其他部位做好护理,预防相应并发症的出现。
糖尿病足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但多数患者对糖尿病足比较模糊,为引起重视,那么今天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糖尿病足究竟有多么可怕?
糖尿病足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得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的发生一般多见于糖尿病患病时间比较长的人群,或者长时间血糖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人群,身体长时间处于“高糖”状态下,就会出现对神经和血管造成损伤的现象。
尤其是四肢的血管和神经敏感性下降,再加上处于身体的末端,一旦血液循环受影响,易出现相应病症。
1、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会引起小血管的收缩和坏死,一旦小血管也就是毛细血管出现坏死,就无法给脚部或者腿部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供应,长时间得不到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就会导致足部出现缺血的情况。
长时间缺血,相当于营养供应不足或者直接没有营养供应,会出现疼痛不适感,尤其是走路的时候疼痛感加剧,时间长了还会发生溃烂。
2、因为足部神经敏感性下降,当糖尿病人接触热水的时候,就会表现没有任何感觉,更是多烫的热水,都和普通的冷水差不多。
但却会对表层肌肤造成烫伤,合速度要比正常人慢很多,更容易遭受细菌感染,加大截肢的概率。
3、据大量临床数据分析,尿病群体出现“烂脚”,存在一定“性别歧视”,也就是说在男性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多半是因为男性有吸烟史和饮酒史,而吸烟喝酒也是导致“烂脚”的诱发因素之一。
4、如果对糖尿病具体情况并不清楚,或者患有糖尿病后并未引起重视,就和普通的感冒发烧一样的态度,每天从事与之前一样的重体力劳动,再加上因为鞋子和袜子太过紧绷,对脚部产生摩擦,出现破损,也是导致“烂脚”的原因。
已经出现了糖尿病足的迹象,该咋办?
1、保持卫生
如果出现糖尿病足的情况,一定要注意足部的干净卫生,主要是因为血管堵塞以后,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通畅,长时间如此,很容易诱发感染或者溃疡的问题。
而且患有糖尿病以后,如果身体表面出现伤口,愈合速度本身要比正常人慢一些,如果再出现溃疡或者感染,增加愈合难度。
尤其是在恢复过程中出现二次感染,很可能加重糖尿病足,甚至会导致截肢的后果。
2、进行适当运动
一旦患有糖尿病,就是出现糖尿病足的迹象,生活中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当进行运动锻炼,比如散步,原地踏步,弯腰等之类的简单运动都是不错的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每次运动以后,以脚部不感觉劳累为好。
3、调整好饮食
一旦出现糖尿病足的迹象,饮食方面尤为注意要做好调整,以免误食诱发病情恶化的食物。
正是因为有部分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方面犯了错误,比如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食物,暴饮暴食,糖分摄入超标等等,再加上本身肥胖又不懂得饮食节制,就会导致病情加重。
如此的饮食方式,除了会诱发肥胖以外,还会使糖尿病情加重,糖尿病足很难得到改善,只会诱发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因此患有糖尿病,尤其是出现糖尿病足的患者,在饮食方面一定要注意忌口,讲究细节才能维持指标稳定。
4、保持脚部温暖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尤其是出现糖尿病足迹象的患者,平时要注意宽松的鞋子和袜子,尽量穿着袜子睡觉。
在阴雨天气尽量减少出门次数,晚上睡觉时不要用热水袋或者暖水瓶,以免引起皮肤烫伤。
若糖尿病很多年了,暂时也没有“烂脚”的情况,又担心会出现“烂脚”,该怎么预防呢?
相信这个问题也是多数糖尿病患者比较关心的一点,我们可以从下面这几个方面进行预防:
1、坚持服用降糖类药物,避免血糖出现较大波动,养成合理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并及时复诊,检查肾功能、四肢和眼底的情况。
2、生活中除了要注意血糖值控制以外,要注意检查双脚有无皮肤干裂、破损、红肿的情况。
如果存在干裂的问题,可给予润肤油涂抹,避免干裂的情况加重或者诱发感染,如果红肿的情况要注意观察皮肤表层有无破口,避免感染情况加重。
3、注意足部保暖,比如糖尿病患者在睡觉之前用温水泡脚,可有效促进足部血液循环。
4、注意足部清洁工作,那要用温水清洗脚部以外,还要勤剪指甲,选择宽松舒适、透气性好的鞋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