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当我们还停留在“糖尿病=老年病”阶段时,糖尿病的发病趋势早已逐渐趋向于低龄化。根据我国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成年人的糖尿病发病率及前提患病了已经高达10.9%和35.7%,换算下来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糖尿病患者和三个糖尿病前期患者。
01夏季血糖异常变化,你注意到了吗?
一年四季虽说只是温度上有些差别,但其实对于某些疾病来说夏季是顶好的,就像糖尿病来说,由于温度高导致出汗多、食欲减退和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所以很多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会低于其他季节,也是我们积极控糖的好机会。但也有部分人发现自己的血糖出现了异常,即空腹血糖大于7,餐后血糖大于10,这种现象该怎么解释呢?
可能和这些习惯有关:
1.运动量少了
别说我们了,就连医生家里的养的猫都不爱动了,因为热啊,一动就出汗,因此很多人在夏季的运动量较少,所以说可能会导致血糖上升。所以说即使在夏季也不能忘了运动,可以选在清晨或者傍晚时分运动,夏季白天时间长更加有利于我们运动。
2.饮水量少了
夏季相比于冬季出汗量增加了,因此为了保持身体充足的水分,我们应该适当多喝些水,不然饮水量不足不仅对肾脏有影响,还会导致血容量增加,血糖升高甚至诱发酮症酸中*。
3.食物吃错了
夏季没有胃口是很正常的事情,因此很多糖尿病患者会用水果来代替主食,殊不知有些水果中的含糖量很高,比如榴莲、椰子、葡萄、石榴等等,吃多了一样会影响血糖。但有一种夏季时令水果是糖尿病患者可以吃的,它就是西瓜,西瓜虽然甜但升糖指数低,一次一两块是可以的,而且还能补充水分。此外菠萝、桃子、柚子、西红柿、*瓜等水果也是可以吃的,糖分和热量都很低。
4.睡眠质量差
夏季蚊虫多、温度高,因此会影响到部分患者的睡眠质量。有研究显示,熬夜或者睡质量差有会加重身体负担,导致内分泌失调,提高血糖升高的风险。
5.用药不合理
糖尿病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至少以目前医疗水平是这样的,因此药不能停。而很多糖尿病患者看到血糖正常了,就会开始更改药量甚至停药,进而造成血糖波动。
如果存在以上习惯的朋友,可以试着改正再测量血糖,有可能就恢复了正常。若仍是不达标的话,建议尽早就医检查。
02关于糖尿病的知识,我们得知道这些事——
第一,得了糖尿病后,三个饮食误食一定避开
(1)不吃甜食,血糖就不会上升
这个说法不对,甜食确实会导致血糖升高,但是没有甜味的食物也可能导致血糖升高,比如淀粉会在体内转化为葡萄糖,进而升高血糖,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这些食物尽量别吃:精白米、面包、面条等食物,而且就算是粗粮也含有淀粉,因此吃的时候也要控制好量。
(2)糖尿病患者可以放心吃无糖食物
不一定。因此市面上很多无糖食物确实不含有人工添加的蔗糖,但本身却含有大量的淀粉,甚至有些食物中还加入了淀粉糖浆、麦芽糖浆、麦芽糊精等,这些物质的升高指数并不逊色于普通的白糖,所以这些食物最好少吃:无糖饼干、无糖麦片、无糖藕粉等等。
(3)糖尿病患者不能喝粥
一般的白米粥肯定不建议喝,食物被炖煮的越烂升糖指数越高,所以说一碗白米粥下肚血糖很快就会飙升。但是加入燕麦、绿豆合作和其他杂粮煮成的杂粮粥是可以喝的,不仅升糖指数低,而且饱腹感强,还能减少零食的摄入。
第二,糖尿病偏爱的五类人,会是你吗?
(1)有糖尿病家族史
和很多疾病一样,糖尿病也存在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你的直系亲属,比如父母、兄弟姐妹中含有糖尿病的成员,那你患上糖尿病的概率比常人要高。除了遗传因素,家人们是生活在一起也可能存在行为的互相影响,比如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等,也有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就像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2)超重
BMI的计算公式是体重/(身高×身高),其体重按公斤算,身高按米算,而BMI值大于24也是糖尿病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因为我们本身自带的胰岛受体数量是相对固定的,而体重超重人群贴你的脂肪细胞超量,这样就会导致胰岛的敏感性降低,容易出现胰岛素抵抗,进而诱发糖尿病。
(3)饮食不健康
高热量的食物好吃,比如油炸烧烤、甜食、低膳食纤维饮食等等,不但容易导致热量摄入过多,还可能会让血糖在不知不觉中升高。因此饮食结构要健康,不是说不让大家吃这些食物,而是要少吃,保证膳食均衡不仅可以降低糖尿病风险,还能预防其他慢行疾病。
(4)作息不规律
前面也说了作息对糖尿病的影响,还是那句话:熬夜或者睡眠质量差也会给身体带来负担,进而造成内分泌紊乱,提高糖尿病风险。而且熬夜还会使人产生更多的饥饿素,让你在第二天不知不觉吃下大量的食物,让你变胖。
(5)缺乏运动
久坐不动、沙发土豆、宅家追剧是现代人的生活常态,因此常常会发生运动量不足的现象。缺乏运动可能会导致肌肉细胞中的胰岛素受体对葡萄糖的敏感性降低,进而提高糖尿病风险,而且缺乏运动还容易使人发胖,可见彼此之间都是有关联的。
结语:为什么医生要和大家说糖尿病偏爱的五类人呢?就是想给大家传达一个认知:防糖控糖不单单是医生一个人的事情,更需要患者本人和家属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监测血糖以及记录血糖等好习惯,这样才能见血糖控制的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