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糖尿病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中医诊治进展
TUhjnbcbe - 2023/3/20 20:49:00

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DLASO)是2型糖尿病常见的大血管并发症之一。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ASO)是因动脉粥样硬化累及下肢动脉,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引起的肢体缺血慢性疾病,可以显著增加心肌梗死、中风等严重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临床表现以肢端发凉、怕冷、皮肤无光泽、肌肉萎缩、消瘦无力、间歇性跛行、静息痛、趾端麻木、针刺感、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症状为主,严重者可出现溃疡或坏疽等,是导致截肢的主要原因。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且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约占2型糖尿病患者的28.3%,因此,早期预防、快速诊断、积极治疗尤为重要。现将中医对该病的认识及治疗综述如下。

01病因病机

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因病机应分期而论,未溃期(局部缺血期、营养障碍期)患者脾肾阳气不足,无以温养四肢,加之复感寒湿之邪,导致气血凝滞,经络阻遏,脉络瘀阻,遂发生该病。未溃期属本虚标实,以脾肾阳虚为本,以脉络瘀阻为标,故临床重视寒、瘀,以及脾肾的重要作用。

病机的关键是瘀血络损。患者机体长期处于高糖状态,下肢大、中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氧化,其血管内皮中层厚度不断增厚,血管内血流速度减慢,肢体发生供血障碍。发病根本在于气阴亏虚,阴阳失衡,同时又多兼有血瘀、痰湿。脏腑辨证以脾肾亏虚为主,在治疗上常采用行气健脾、调理阴阳以扶正,化瘀通络止痛以祛邪。

依据患者多见趺阳脉减弱或消失,下肢厥寒、麻木、疼痛,疮面色淡失润,冷痛夜间尤甚等临床表现,认为糖尿病下肢溃疡多属阴证,虽有部分患者出现患肢皮肤红肿胀痛,疮周灼热疼痛等证,但其根本源于阳虚气化推动无力,瘀血内生,浊*内蕴,此阴霾之气郁久而化热出现阳虚为本,浊*为标的表象。故认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及溃疡发生的病机在于阳不导气,寒凝血瘀,浊*内蕴。

02治疗

中药汤剂运用身痛逐瘀汤治疗DLASO患者42例,痊愈12例,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5.2%;中药身痛逐瘀汤中秦艽、羌活、没药有祛风除湿、散寒、散血祛瘀的作用(现代药理证实均有抗炎镇痛功效),桂枝温经止痛,桃仁、红花、川芎、地龙、当归活血化瘀、通络(地龙尚可抗血栓、增强免疫力),*芪、太子参益气养阴,牛膝引药下行,诸药合用能有效减轻糖尿病肢体动脉的狭窄度,改善患者的肢体动脉血液循环,防止该病进展、预防糖尿病坏疽发生。

治疗周围血管病按不同疾病、不同病因与病理过程进行辨证,制定了分病辨邪、分期辨证的诊断原则,祛邪为先、活血生新、扶正善后的治疗规律。对于动脉硬化闭塞症奚老分三期论治:急性活动期、好转缓解期、恢复稳定期,分别施以不同的治疗。

中药注射剂临床大多采用行气活血通络等中药制剂治疗,疗效确切,安全,对于改善下肢微循环、血流动力学及改善血管内皮炎症指标等具有一定疗效。

针灸针对LEAD患者选取胰俞穴、足三里穴进行干预治疗,与模型组比较,针灸组大鼠OX-LDL、LOX-1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提示针灸可能通过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下肢血管OX-LDL、LOX-1的表达水平,发挥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下肢血管病变的作用。

熏洗治疗熏洗法对中医外科疾病的应用,发现此法疗效独特,可透皮而直接作用于患处,缓解症状、促进疾病痊愈,更好地发挥了中医药治疗优势。

03

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器质性病变,目前尚无一种药物可以使闭塞的动脉完全再通,且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改变多为弥漫性病变,病变部位多在肢体末端,外科手术治疗存在局限性。近年新研究的干细胞及基因治疗效果明显,使患肢恢复血供,但目前尚缺少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以证实其安全性和疗效性。

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消渴病中、后期的一种并发症,其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方法目前尚未有统一认识。但从临床疗效看,中医药治疗对于改善症状、缓解患者痛苦方面皆取得良好效果。中医未病先防理论可以运用到糖尿病早期,以延缓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目前中药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临床症状改善,血糖血脂的影响及血管炎症因子等方面。

1
查看完整版本: 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中医诊治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