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糖尿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几个小故事,了解中医治疗糖尿病
TUhjnbcbe - 2023/4/15 17:46:00

中医现在似乎有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困窘,在国内有很多人讲中医的不好,但是在国外,中医反而成了“神奇的东方草药”用来治疗各种疑难杂症。这是令很多老中医都比较痛心疾首的一个状况,其中的原因很复杂,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然,今天我们不是来做这个辩解的,所以我就从几个小的故事里来带大家了解中医,以及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古老历史!

首先讲一个古代名医文掣的故事。

传说战国时代的齐闵王患了忧郁症,请宋国名医文挚来诊治。文挚详细诊断后对太子说:“齐王的病只有用激怒的方法来理疗才能治好,如果我激怒了齐王,他肯定要把我杀死的。”太子听了恳求道:“只要能治好父王的病,我和母后一定保证你的生命安全。”文挚推辞不过,只得应允。

当即与齐王约好看病的时间,结果第一次文挚没有来,又约第二次,二次没来又约第三次。第三次同样失约,齐王见文挚恭请不到,连续三次失约,非常恼怒,痛骂不止。过了几天文挚突然来了,连礼也不见,鞋也不脱,就上到齐王的床铺上问疾看病,并且粗话野话激怒齐王,齐王实在忍耐不住了,便起身大骂文挚,一怒一骂,郁闷一泻,齐王的忧郁症也好了。可惜,太子和他的母后并没有保住他的性命,齐闵王还是把他杀了。

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这个流传下来的故事虽然与糖尿病无关,但却能让我们看到古代中医的辩证性和广博之处,这是个明显的心理病,治疗心病不仅是用用汤药,文掣是用了“怒胜思”的心理疗法从而使齐闵王疏通了忧郁之气,给中医史上留下了一个心理疗法的著名范例。

因病施治,除标治本,这是中医治病的根本。

那么在古老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是不是跟“糖尿病”有过交集呢?大案是肯定的。在明文记载中,比较早跟糖尿病有斗争的,就有那个写出《凤求凰》和《上林赋》的著名词人司马相如。

民间讲述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里,有“文君尝尿”的述说,司马相如患有消渴症,娶了卓文君之后,夫人在清洗衣物时发现,其裤有蚁,遂尝其尿,原带甜味。

而《西京杂记》中讲:“长卿素有消渴疾,及还成都悦文君之色,遂以发痼疾,乃作美人赋,欲以自刺,而终不能改。卒以此疾至死。文君为诔传于世。”

记载里的“消渴症”即为我们现在所说的糖尿病,古人论消渴病有三:一,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无脂似麸片甜者,皆是消渴病也。(肺燥为主因)二,吃食多,不甚渴,小便少,似有油而数者,此是消中病也。(胃热为主因)三,渴饮水不能多,但腿肿脚先瘦小,阴痿弱,数小便者,此是肾消病也,特忌房劳。(肾虚为主因)

可以清楚地看出,基本上都是现代糖尿病的明显症状,而我们如今分析司马相如最后的病情,是因为患上糖尿病后未能及时节欲致病更甚,最后应该是并发了严重的糖尿病肾病而终!

当然,在冗长的历史长河中,也是有用很玄妙土方治好“消渴症”的例子。

明代李时珍撰《本草纲目》中指出,梨有治风热,润肺凉心,消痰降火和解*之功效,是一味治疗消渴病的良药,而且他记载了这样一个关于梨治消渴病的故事。

宋代有一士人患重病,请名医杨吉老诊治。杨诊后称此病乃极为严重之热症,气血消烁,病势险恶,无力回天,且预言三年后该士人当患痈疽病而死。他症即是消渴也就是糖尿病,预言的痈疽则是现代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后来士人听说江苏茅山有一道士医术精湛,但不轻易给人治病。士人便穿上仆衣,径直来到茅山求见道士,且表示自己愿意当佣工,求道士收留他。道士应允,让士人与弟子们生活在一起。不久,士人向道士告知求医治病的实情。道士诊脉后笑着说:“汝便下山,但日日吃好梨一颗。如生梨已尽,则取干者泡汤,食滓饮汁,病自当平。”

士人遵嘱照办。一年之后,诸症悉除,消渴病痊愈。士人再次拜访杨吉老,杨见他颜貌腴泽,脉息平和,便极其惊讶不解,士人便详告经过。杨吉老慨叹学医不精,愿拜茅山道士为师。

当然这个故事可能属于个人案例,也或许偶尔成功,但是今天我们仔细分析,在中医上,梨的生津润燥,清热化痰功效的确很高,而那个士人应该是肺燥的消渴症,因症施治所以最终治疗成功。

对于中医,很多人可能觉得太过“玄学”没有科学依据,但是老祖宗几千年积累下来的经验是十分宝贵的,而且中医中药在使用上也是力求根源,灵活多变的,哪怕是非常著的名方子,也会根据具体的个人病情来加减化裁,行医了40多年,治疗过多少个糖尿病人我已经记不清楚,而看到病人们更好更健康才是我一直坚持下来的动力。

我是中医武士芬,如果你也有糖尿病方面的问题,可以给我留言或者私信,我来为你治疗。

1
查看完整版本: 几个小故事,了解中医治疗糖尿病